呂特篤定執掌北約:麻煩事太多 特朗普還不是最難搞

撰文:許懿安 洪怡霖
出版:更新:

行將卸任的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無縫接軌」下一份工的算盤算是打響了。他唯一的競爭對手、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Klaus Iohannis)6月20日宣布退出北約秘書長競選。現年57歲的呂特、基本鎖定下任北約秘書長這個職位。

呂特擔任荷蘭首相14年,是該國史上任期最長首相。聯合政府2023年夏天倒台後,他宣布將退出政壇,但擔任看守首相。2024年5月底,荷蘭新聯合政府提名該國前情報局長斯霍夫(Dick Schoof)接任首相,這為呂特卸任鋪路。

呂特會在未來數天被正式確認為北約下一任秘書長,10月正式接替現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然而呂特挪到北約總部履新後,等待他的將是一堆麻煩事。

時任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2018年3月22日抵達歐盟理事會,參加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理事會峰會。(Getty)
時任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2018年3月22日抵達歐盟理事會,參加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理事會峰會。(Getty)

歐美目下最合適人選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徐若傑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說,呂特能當選,首先因他在荷蘭政界打滾多年,讓他在歐盟積累豐富的政治聲望和人脈。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立場較易為歐盟國家和美國接受。

歐洲之友智庫高級研究員、北約前發言人謝伊(Jamie Shea,暫譯)在評論呂特前,先講這份工作本質:「凝聚成員國、找到妥協方案、週遊各國首都以及讓每個人都站在正確的位置已成為北約這份工作的關鍵。」 「呂特符合所有條件。他認識每個人。他可以拿起電話,他可打電話給別人。他擁有所有的國際聯繫。」

徐若傑稱,「一方面,呂特高度重視歐洲戰略自主,這與法國、德國政府的訴求基本一致,也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等歐盟高層立場基本一致。另一方面,與以往歐陸國家的政客強調歐洲一體化,對美、英主導下的跨大西洋戰略合作持保留甚至疑慮態度不同,呂特對跨大西洋戰略合作的態度較積極,由此受到北約『指揮棒』美國的首肯和青睞。」然而倘若美國在11月變天,呂特將須帶領組織應對,讓北約在後拜登時期站穩陣腳。

2019年7月18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來訪的荷蘭首相呂特。 (Photo by Chip Somodevilla/Getty)

搞定特朗普 或不是最難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1月勝出大選、重返白宮,北約一些國家擔心北約-美國關係生變。然而從呂特的往績看來,他在處理北約和特朗普的關係方面,會是表現較好的一名歐洲政客。

成員國都見識過呂特的外交手腕。他因在2018年7月拯救了北約峰會獲得讚賞。當時特朗普警告說,如盟國不增加國防開支,美國可能會「走自己的路」。當時的峰會很可能陷入爭吵。呂特當時保證說,北約支出已增加,還有點誇張地在言語間滿足了特朗普的虛榮心。

歐洲中心資深研究員里索(Rachel Rizzo)則認為,綽號「特朗普耳語者」的呂特在關鍵時刻擔任北約領導人,因呂特知道如何應對自負的特朗普。

除了手段,呂特有望「搞得定」特朗普,亦跟他「歐美政策」有關。呂特在2月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別再就特朗普抱怨了。我們必須與舞池裏的任何人合作,」他說,無論特朗普是否再入主白宮,歐洲都不應過度關切,這是美國自己的問題,歐洲需做的是做好與任何一任美國總統打交道的準備。

2023年7月12日,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領導人峰會期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英國首相辛偉誠、美國總統拜登、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出席北約-烏克蘭理事會會議。(Reuters)

除了美國,呂特還須處理一堆棘手的議題,首先是俄烏戰爭。俄羅斯已對烏克蘭加強攻擊,並將把握接下來的冬季進一步加強攻勢。北約軍援助對於烏克蘭來說非常重要,然而隨着戰事陷入泥淖、前景未明,包括匈牙利在內的成員國更大聲對烏「說不」的情況料將更多。

跨大西洋安全倡議訪問學者卡明斯卡斯(Dominykas Kaminskas)稱,呂特接任之際,北約正面臨關鍵時刻,他需展現能引導變革的領導力,說服盟國犧牲並做出他們可能不願意做出的決定。

北約現時有大約三分之一成員國國防支沒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2%這一目標,他將須推動。

北約內部分歧擴大,尤其是部份中東歐國家不滿意呂特,未來可能會在一些事情對他施壓。而隨着歐洲極右翼勢力的擴大,疑歐主義者與北約懷疑論者愈多,未來無疑會為呂特的工作帶來更多挑戰。

呂特的上任後急須處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如何調和北約內部的歐美矛盾。徐若傑稱,在當前俄烏戰爭持續的背景下,歐美保持相對穩定的「戰時團結」,但是隨着國際形勢變化,美國和北約歐洲成員國利益訴求能否平衡得到,或將再次對北約的運作甚至存續構成重大挑戰。

除此之外,如何處理北約與中國的關係也將是擺在呂特面前一大挑戰。徐若傑表示,他首先要彌合內部對華政策分歧,其次還要在避免與中國直接衝突的情況下,有效應對他們口中中國崛起帶來的「系統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