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接管北約 呂特是「可靠領袖」?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Klaus Iohannis)6月20日宣布退選後,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成為下任北約(NATO)秘書長唯一人選。在荷蘭政壇頂峰位置上待了十多年,呂特對如何在有意見分歧的聯盟夥伴之間達成共識有深刻的理解。研究員稱,他被視為在動盪時期領導北約的可靠人選。

約翰尼斯20日宣布退選並轉而支持呂特。呂特3月宣布參選時已獲得三分之二的北約成員國支持,如今已有北約32個成員國的支持。

圖為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2024年3月1日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不在圖中)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出席聯合新聞發布會。(Reuters)
中荷關係:圖為2024年3月27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工作訪問的荷蘭首相呂特。(新華社)

用北約前首席發言人、現任國防和安全智庫皇家三軍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研究員倫傑斯庫(Oana Lungescu)的話來說,呂特現在「被視為在動盪時期領導北約的安全人選,就像斯托爾滕貝格在過去10年中所做的那樣」。

呂特將在10月2日接替現任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這將是北約面臨重大挑戰的時期。10月2日,距離決定北約命運的美國大選僅1個多月。美國前總統、現任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承諾留在北約,但稱如果連任將削減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和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2024年3月1日在烏克蘭哈爾科夫視察遭俄軍襲擊的住宅大樓。(Ukrainian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Handout via REUTERS)

《政治報》歐洲版(Politico Europe)引述觀察人士稱,呂特是特朗普的「耳語者」(Whisperer),因為他能與不同背景的政客達成交易,甚至贏得特朗普的稱讚,這意味他或能影響特朗普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