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1987年中印邊境危機始末:印軍兩次撤消攻擊令
就在西方媒體紛紛預測第二次中印戰爭將在何時爆發時,中國與印度之間化解「戰爭危機」的外交努力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
1962年中印戰爭的失敗,使印度一些鷹派分子很不服氣。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着軍力增強,印軍自認為已在中印邊境居於「強有力的優勢」地位,其戰略思想由「縱深防禦」發展為強調進攻性的「攻勢防禦」。1985年8月,印軍深入到中國西藏境內的旺東地區(桑多洛河谷地區),並設立據點。
1986年,印軍在旺東地區的滲透被中國軍民發現。為捍衛主權,制止印軍的蠶食,西藏邊防部隊受命在旺東地區設點。在旺東哨所,中國軍隊只有一個連,處於三面受敵。印軍有三個連,且居高臨下。兩軍前沿陣地相距只有七八米。
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法案將非法侵佔的中國藏南領土——他們所謂的「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北京不止一次向印度提出強烈抗議,印度不但不聽,反而在中印邊境有異常軍事調動,中國人的忍耐已到極點。由於印軍拒絕解除戰備狀態,1987年初,西方媒體認為北京的語調已經同1962年時類似,一些西方外交官甚至預言第二次中印邊境戰爭不久即將爆發。
印軍甚至設想,一旦戰爭爆發,印軍可進入中國西藏縱深作戰,將戰線推進至雅魯藏布江一線。澳洲學者馬克斯韋爾(Neville Maxwell)撰寫的《中印邊界爭端反思》一文稱,當時印軍曾兩次計劃用一個師的兵力「清除」桑多洛河谷地區的中國軍隊,但均在最後一分鐘撤消攻擊令。
面對印度的滲透與蠶食,中國決定採取爭鋒相對的策略。1987年1月5日,解放軍總參謀部下令:由成都軍區組織代號為「874」的軍事演習,在朗久、克節朗地區增設新的邊防點。1987年5月,成都軍區空軍緊急組織空軍部隊入藏,擔負戰備值班任務,開創解放軍高原地區最大規模的空運,朗久地區的設點任務順利完成。6月,成都軍區旗下西藏軍區邊防部隊分別在克節朗河北岸設立日廷布、拉丁拉、旺登、杜讓尚、踏瓜登、克乃寧等6個邊防點,控制克節朗河北地區。
「874」演習是解放軍邊防部隊自1962年中印戰爭後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演習持續至8月結束,為今後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就在西方媒體紛紛預測第二次中印戰爭將在何時爆發時,中國與印度之間化解「戰爭危機」的外交努力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
1987年4月16日,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會見即將離任的中國駐印度大使李連慶時說,印度和中國應發展文化、經濟和商業方面的關係,同時尋求談判解決邊境問題的途徑。
當時,中國已做好「一文一武」兩手準備。1987年4月20日,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北京會見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總書記南布迪裏巴德(NamboodirIpad)時說,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只能合情合理地東西段「一攬子解決」,中國照顧到印度,印度照顧到中國。5月,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表示,儘管中國要求和平解決問題,但如果印度堅持在邊界沿線進行侵略性刺探,中國將不得不作出反應。
拉吉夫·甘地並不希望鷹派分子真的挑起一場同中國的全面戰爭。中國外交部也表示,如果印度從中印邊境撤軍,緊張局勢就可以得以緩和。
中印兩國政府隨後決定逐漸減少在邊境地區的兵力部署,並重新開啟雙邊對話。7月,中印軍隊指揮官舉行邊境會談,雙方商定將各自軍隊撤退到「麥克馬洪線」一帶各自主防線。7月下旬,中國參演部隊大部回撤,印軍開始「部分撤軍」。
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訪問中國,中印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結束了近30年來關係惡化的歷史,雙方就處理兩國邊界爭端達成共識。1993年9月,印度總理拉奧(Narasimha Rao)訪華,中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規定中印邊界問題應通過和平友好方式協商解決,雙方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至此,這場邊境危機終吿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