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江澤民訪印兩國簽署不戰宣言不久 印度就五次核試驗
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後,中印兩國關係從建交後的蜜月期跌落長達十多年的低谷,邊界、西藏問題是主要障礙。1976年雙方恢復互派大使後,兩國關係逐步改善。1988年12月,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應邀訪華,中印關係實現正常化。隨後,兩國成立邊界問題聯合工作小組。1993年,中印簽署了保持兩國邊境實際控制線沿線和平與安寧協議,解決了兩國邊防軍過於接近等問題。
隨着友好關係的不斷發展,中印兩國在問題上相互支持。中國投票贊成印度爭取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席位的申請,並反對西方對印度人權狀況的指責。而印度亦投桃報李,積極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雖然中印關係步入正常化軌道,但由於中國與巴基斯坦關係、中印邊界問題懸而未決等原因,印度仍對中國疑慮重重,新德里有些人還將中國視為威脅。
1996年11月底,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應邀訪問印度,這是中印1950年建交以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印。江澤民此行的重要目的,是為中印關係提出新定位,中國與印度互不構成威脅,兩國的共同點大於分歧。
通過這次訪問,中印建立起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更加重要的是,訪問期間,中印兩國政府在新德里簽訂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
協定規定,中印雙方不進行威脅對方或損害邊境地區和平、安寧與穩定的任何軍事活動,尋求公正合理和相互都能接受的解決兩國邊界問題的方案。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雙方將嚴格尊重和遵守中印邊境地區的實際控制線,任何一方的活動都不得超過實際控制線。雙方同意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就裁減或限制各自的軍事力量採取各種措施。
這個協定是當時中印尋求擱置爭議、和平共處、共謀發展的重大舉措,被印度政府和輿論稱為「不戰宣言」。協定簽訂後,中印兩軍互信與交往不斷發展,兩國邊防部隊建立了定期會晤制度,開通了邊防熱線,使中印邊境局勢保持總體穩定。
訪問結束,與印度總統夏爾馬(Shankar Dayal Sharma)話別時,江澤民引用中國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希望中印兩國政府都能從長遠和戰略的眼光把握兩國關係,處理出現的問題,獲得了夏爾馬的贊同。
當時,印度媒體發表題為《歷史性的訪問》的社論稱,江澤民訪印突出了中印關係的三大特點:一是不再為邊界問題所困擾,二是第三方不再是決定性因素,三是雙方互利合作不再受到限制。
然而,好景不長,印度很快就以「中國威脅論」為藉口,大力發展核武器。1998年5月11日,印度進行三次核試驗,兩天之後又進行兩次核試驗。印度總理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隨後宣稱印度「已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並揚言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將隨時使用核武器。
江澤民對印度核試驗感到十分困惑。他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說:「1996年11月,我成功地訪問了印度。印度政府和人民非常友好地接待了我。那次訪問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憶。我對他們進行核試驗感到非常驚訝。當他們把中國作為進行核試驗的理由時,我更加感到驚訝。我真不知道中國到底有什麼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