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放生」毒蛇咬死湖北村民 善信祈福變闖禍重複犯錯
最近有內媒報道,今年6月底,兩名佛教徒為了祈福,走遍湖北神農架、雲南西雙版納、江西井岡山等地,在各大名山勝境「放生」,不料其中包括大量毒蛇,致使神農架一名村民被蛇咬後死亡,引起公眾恐慌。9月29日,當局行政處罰兩名善信,並指示受害者家屬提出民事訴訟。
不論香港抑或內地,「放生」惹禍的新聞年年都有,今年4月在在吉林長春,一男子便自稱夢見「滿山遍野的小龍蝦需要解救」,所以和友人一連2日到水產市場,花費7萬多元買走魚、小龍蝦和大閘蟹,在長春西湖及同心湖放生。然而由於東北氣候寒冷,當地檔主便指「獲救」水產活不了多長時間。
今年2月,有本港市民分別於屯門海灘及蒲台島水域,發現兩隻疑被「放生」的龜隻,其中一隻是雌性綠海龜,殼上有用橙色油漆所寫「放生」字眼,並有一道疑被撞擊造成的傷痕,另一隻是淡水龜,殼上被人用白油寫上「佛光普照」,被發現時經已死亡。
市面「田雞」大多是牛蛙
若果問這些善信有何想法,他們不會引經據典長篇大論,答案一般都很直接簡單。行善積德是最普遍的講法,他們自認為自己救了生命,積德作了福,放生是一項善舉;也有一些是較為世俗的想法,他們相信放生積福會有回報,福報種類包括財運。
假設在一座小村莊,獵人漁夫就地打獵捕漁,籠裡動物全都是土生土長。善信們出於積德祈福的心願,買下和購買籠中待宰動買,在本地放生容讓其回歸大自然,也就是一般想像中的單純做法。可是隨著經濟發展,信仰所寄居的現實環境也改變了許多,引致屢見不鮮的「好心做壞事」。
與上述自成一角的小村莊不同,如今市面上水產禽畜來自全球各地,例如香港所賣「田雞」大多是外來品種的牛蛙,買來放生會造成很大影響,一則是本地環境不宜牛蛙生長,放生就如同「送死」,二則牛蛙如「僥幸」適應,有可能在缺乏天敵下大量繁殖,成為排斥本地青蛙的「入侵物種」。
瀾滄江邊「放蛇」惹恐慌
另一方面,隨著物質生活日益豐盛,財富大幅增加,放生習俗由過往買一兩條魚作個心意,變為一箱箱魚蝦蟹倒進池塘求個多福多壽。今年4月,一名在雲南做生意的黑龍江男子便為求財運,花了約1.6萬元人民幣,買了大量蛇、羅非魚、鱔魚和泥鰍作放生之用,一度引起民眾恐慌,不敢到瀾滄江邊戲水。
「放生」不只是宗教實踐,同時也是經濟活動,既然有大批善信不吝金錢買水產禽畜,自然會引來「有心人」專門經營這門生意。早在2016年,官方新華社就曾報道,成都一帶放生對象以水產為主,商家接「訂單」後到野外按客戶要求捕獵,甚至衍生出「捕捉-放生-再捕捉」的惡性循環。
個人信仰體驗看似無害,可是一旦有成百上千的信眾做同一樣的事,疊加效果就相當驚人,以至形成遺害萬千生靈的產業鏈,可惜年復一年重複有人犯錯,匪夷所思的事例不絕於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