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一年多過去為何發展緩慢? 專家:經濟下行缺乏地利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一年多過去了,雄安新區這個千年大計似乎不像大家想像中進展那麽快,大規模建設也還未啓動。
上月22日,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在一個論壇上發表報告,爲雄安新區發展提供新的解讀視野。尹稚解釋,近兩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下行,近十年來並不鼓勵體制機制上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以及雄安新區當地缺乏地利,都是其發展相對較慢的原因。

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網絡圖片)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指出,深圳、上海浦東崛起時,正是中國經濟的國際形勢最好的時代,也是內部體制機制最爲活躍的時代。但是近兩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一直在下行,傳統上所依賴的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基本上已經全面走下坡,特別是中美貿易戰開打以後。這個情況還會進一步的嚴峻。此外,跟當年相比,國家也好,基層民衆也好,對環境質量的訴求也是水漲船高,體制機制的格局特別在近十年來,相對來講是比較壓抑的,並不鼓勵體制機制上的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甚至不鼓勵政府的擔當,直到早前中央發了話才看到一些好轉的趨勢。

尹稚表示,雄安跟從前的那些大型新城新區來比的話,並不是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最好的時間。這也是爲什麽兩年過去了,到現在爲止還一鍬土沒動,因爲很多事情還沒想明白,不想因爲匆忙的決策而造成更爲巨大的浪費。在這樣一個逆勢而上的大形勢下建設雄安,恐怕不可能幾個月動工,幾年就要完成。雄安的建設周期和真正形成人氣聚集,經濟活動聚集的成熟的城市新區的過程,比一般的國家新區要更爲漫長。

雄安缺乏地利 交通洪澇等問題需時解決

雄安建設進展比想像中慢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地本身的條件比較差。從交通上來講這塊土地並不在以往規劃的國家級的大型交通網絡的節點上。所有大國鐵的運營網絡的調整,高速公路的體系的調整,以及跟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之間的大運量交通的聯繫的建立,很多是要另辟新徑的,要有全新的選址、全新的技術工程的建設,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指出,近兩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下行,近十年來並不鼓勵體制機制上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這都是雄安發展相對較慢的原因。(視覺中國)

其次,白洋淀位於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淀在洪澇下易發災害,洪澇問題影響了雄安的發展建設。雄安位處低窪,低常年洪水位8到9米,一百平方公里的新城絕大部分的土地都需要大量的工程處理後才能夠變得更加安全。要解決雄安的防洪問題和水澇問題,也不是修個防洪堤這麽簡單,當中涉及到白洋淀整體水系。而水系和海河水系是連在一起的,要改善情況的話要與大型水利工程統一協調,才能夠長期解決白洋淀在洪澇下有易發災害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也是需要時間的。

再者,河北省的行政區劃是比較小的,這也是這個地區的不利條件。拿全國地圖一比就知道,河北省的行政區劃是全國所有的行政區劃裏面以鄉爲單位,以縣爲單位最小的,河北是一個密密麻麻的芝麻燒餅。要在這裏邊想騰出一塊相對比較完整的土地,來建一個新城,涉及大規模的拆遷安置過程,少則涉及十幾萬人,多則三十幾萬人。

尹稚稱,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的話,那效果就是在垃圾堆裏蓋了一個豪宅,不會實現中央對這個新城提出來的一系列的高標準。所以總體上來講,雄安的建設確實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那麽快。從建設時序上來講,雄安也不會像原來中國建設新城那樣,打個格子,把土地出讓了,然後大家就蜂擁而上,幾年之內可以建設幾十平方公里。

(人民網)

位於雄安新區的白洋淀在洪澇下易發災害,洪澇問題影響了雄安的發展建設。(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