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尼之死】蘇萊曼尼並非美軍目標 被炸死或許只是意外?
在西方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
丟失一枚鐵釘,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特朗普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的刺殺,就好比那個引發一連串蝴蝶效應的「鐵釘」,接下來「壞鐵蹄」、「折戰馬」、「傷騎士」、「輸戰鬥」甚至是「亡帝國」似乎已在預料之中。至少目前來看,以蘇萊曼尼之死作為引線,整個中東乃至世界都成了火藥桶,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雲已開始密佈於各個角落。
中東會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嗎,蘇萊曼尼是誰,美軍為什麼要刺殺蘇萊曼尼,美國得到了什麼,伊朗會進行怎麼樣的報復,是誰在亂局中漁利,中國和俄羅斯打算如何做,中東局勢將往何處去,這些是各方普遍關心的話題。本組議題將圍繞以上問題展開討論和闡述,敬請關注。
本篇為《香港01》記者採訪中國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的第一篇(共兩篇)。
【蘇萊曼尼之死】系列
01:美國和伊朗不斷互相威脅,伊朗也在8日對美軍駐伊拉克的基地發動了兩輪導彈襲擊,然而就在外界認為伊朗和美國要燃起新的中東戰火的時候,伊朗外長扎里夫同時表示「反擊到此為止,不尋求戰爭」。看上去,伊朗方面是經過斟酌之後,選擇了一種最「合適」的報復方式,儘管此前伊朗國內有很多「讓美國血流成河」的聲音,但伊朗官方並不想讓事態繼續升級。而美國看上去也是藉機下台,在9日凌晨的電視講話中,美國總統特朗普並沒有流露出任何一點要還擊伊朗的意思。
王晉:其實在我看來,伊朗其實從一開始就不太想「挑事」,不想把衝突擴大。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第一時間接見蘇萊曼尼的家人,然後宣布要為蘇萊曼尼哀悼三天,這個舉措很有意思,其實三天是個很微妙的時間,先讓大家充分哀悼,同時也是把這個最敏感的時間渡過去,不要有過激的動作,然後再接着說下面的問題。
伊朗外長扎里夫在事發後的表態,是希望在國際層面有政治和司法的介入,說白了就是「希望大家趕緊幫幫我們」,是一種「把這個事儘快結束」的態度,並沒有要火上澆油的意思。當然,伊拉克人民動員軍方面,包括伊朗軍方強硬派當然接受不了,揚言要報仇,但是對於真正能夠主導政策趨向的伊朗高層來說,似乎都沒有意願去觸及這件事,伊朗方面的真實態度還是希望把局勢往下壓一壓,降降温。
其實伊拉克方面也差不多,人民動員軍新上任的頭目要求伊拉克議會採取行動,通過法案把美國駐軍趕走,讓美軍全部撤離伊拉克境內,這是他們的訴求。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伊拉克國內政壇大佬,比如什葉派中影響力最大的領袖西斯塔尼(Ali al-Sistani),他的講話就強調「各方保持克制,維護伊拉克的統一和團結」,其實就是告訴人民動員軍不要鬧事,先老老實實的「別亂動」。
另一個什葉派領袖薩德爾(Muqtada al-Sadr),我們都知道薩德爾當年以反美著稱,2002年、2003年的時候曾率領武裝力量和美國人打仗,而且薩達爾是什葉派,外界很容易認為薩達爾這個人一定是和伊朗「一條心」。其實也不是,薩達爾也有他的想法,他覺得伊拉克應該有中立的態度和獨立的政策,不應該跟着伊朗走,所以事情發生以後,薩達爾很快就出來講話,強調不要內鬥,維護伊拉克的統一,其實也是在向人民動員軍說「你不要擅自行動」。
人民動員軍其實處在很尷尬的地位,之前就有很多伊拉克人覺得人民動員軍是伊朗在伊拉克的代理人,本來就心存反感,現在仗着自己在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中立了戰功,不但不繳槍,還有點變得像軍閥一樣,不斷謀求政治影響力,就更招伊拉克人煩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動員軍本身也需要謹慎考慮自己的行為。
再說回伊朗方面,伊朗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錢,一旦和美國人開打,且不說國內軍隊的烈士撫卹金、家屬安家費這些,最直接的影響是美國會不會更大力度的對伊朗進行封鎖?而且一旦開打的話,歐洲很可能會站在跟美國人一邊,歐洲本來是反對美國幹定點清除這樣的事情,但是如果伊朗要全面襲擊美國的相關目標,再加上一些誤傷,伊朗的國際形象,尤其是歐洲看它的眼光可能會有所轉變,所以說伊朗要考慮到這些風險。
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伊朗確實沒有錢,維持不了戰爭的開銷。伊朗現在經濟很緊張,不太可能主動挑起戰爭,所以伊朗一定是很克制的狀態。即便是火箭彈空襲美軍駐伊拉克的基地,也立即表示「點到為止」。
01:但伊朗還是宣布終止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解除協議中最後一項關鍵限制「對離心機數量的限制」。有觀點認為伊朗這是拿美國的錯誤懲罰自己,把自己推到了所有簽署伊核協議大國的對立面。
王晉:準確地說,伊朗並沒有退出伊核協議,還保持着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就是說國際原子能機構還可以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核查,保持國際社會的監督,說明伊朗還是留了一手。
伊朗從去年開始,每隔三個月退出一個階段,其實是做給歐洲看的,你達不到我的訴求我就退出一點,再達不到我再退出一點,不斷將威脅加碼。現在伊朗提前把限制措施全部取消,當然是非常嚴重的事態,但同時也是可控的,因為首先來說,伊朗核設施現在鈾濃縮的峰值還不到10%,離心機就像是一個洗衣機的甩桶,將濃縮鈾的材料放在裏面一直甩,愈甩峰值愈高,需要甩好幾年估計能到20%以上,到90%就可以造核彈,所以伊朗如果真有心思造核武器,首先要有足夠的電力設施,支持核系統全面開動,其次還要有足夠的重水。
伊朗現在停止履行協議的情況的確是對國際社會的一個威脅,但其實某種程度上與它之前的政策是一樣的,做這個決定看似是很憤怒,其實伊朗的根本目的是「大家趕快來斡旋我,趕緊找我談」。所以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理馬克龍、英國首相約翰遜都在第一時間督促伊朗不要這麼做,包括俄羅斯、中國的外交人員預計也很快都會前往德黑蘭去斡旋。
伊朗其實就是需要有人給美國傳話,這就表明伊朗是要讓事態降温,而不是升級。
01:其實是將停止履行伊核協議當作解決危機的抓手。
王晉:對,基本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伊朗真的要退出伊核協議,奔着造原子彈而去,那一定是不能讓別人知道你的核試驗進行到哪一步了,要把所有國際監督機構的人員都隔離開,不可能還留着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機制,讓國際社會能時知道鈾濃縮到達多少當量了,這明顯是自相牴觸的。
朝鮮搞核試驗就是先讓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人離開,在秘密狀態下開始搞核武器。伊朗能夠留着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人,說明其主要目的還是希望國際社會各方趕緊過來外交斡旋。
01:美國這次突然對一個伊朗國內舉足輕重的人物下手讓人吃驚,此前伊朗擊落美軍無人機,包括沙特指責伊朗攻擊沙特的煉油設施,美國都表現的相當克制,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時不時釋放信號,希望能和伊朗總統魯哈尼會面。此次擊殺蘇萊曼尼,很多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對於伊朗的政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你作何評論?
王晉:我認為這個事情的確很有值得玩味的地方。我不太認為美國是有意這麼幹的,我更傾向於認為炸死蘇萊曼尼是個意外。
蘇萊曼尼2日凌晨落地巴格達國際機場,五個伊拉克人民動員軍的高層接機,在一起乘車返回巴格達市區的途中的高速公路上,讓美軍無人機的一個導彈把整輛車給炸燬了。縱觀整個過程,我個人更傾向於認為美國這次主要的行動目標是伊拉克人民動員軍的五名將領,因為從2019年12月開始美軍在伊拉克境內和人民動員軍的武裝衝突開始升級,美國人認為人民動員軍對伊拉克境內美軍基地多次攻擊,美國人就對人民動員軍的一些訓練營進行反擊,然後人民動員軍中有人攛掇伊拉克民眾衝擊美國大使館,所以美國就想斬首這幾個人,但沒有想到蘇萊曼尼會在目標車輛上。
事情發生以後,美國方面的表現給人感覺有點驚慌。特朗普沒有第一時間邀功就很反常,要知道美軍在擊斃(「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的時候,包括奧巴馬時期擊斃本·拉登的時候,擊斃現場都是有擺拍的,而這次完全沒有,可能說明美國決策層並沒有把這次行動太當回事。
事情出了以後,美國國務卿彭佩奧也好,或者美國政府的其他高層,發言的時候都是在呼籲「不想讓事態升級,到此為止」,似乎有點難言之隱。按理說,把這樣一個伊朗很重要的人物擊斃,就像捅了馬蜂窩,如果是事先策劃好的,發言的時候應該有相應的準備和底氣,但美國的意思好像在說「我並不想找你事」。
而且打完之後,美國才讓伊拉克境內的所有人員趕緊撤離。美國在伊拉克不僅有軍人,還有很多承包商,有學者,有旅客,還包括不少加拿大人,如果真是提前想好了要殺蘇萊曼尼,應該提前就撤回來一部分人,降低風險,不然事發後這些美國人很可能被伊拉克和伊朗扣下來當人質。但美方組織的撤離好像很倉促,事發之後才趕緊啟動撤離。
所以這個事情更像是一個巧合,因為要擊斃人民動員軍這五個首領的話,需要五個人聚在一起,然後一擊搞定,那五個人是乘不同的車先後集結在機場的,而機場不可能動手,因為要避免誤傷其他旅客,所以回巴格達市區的高速路上是最合適的地方,凌晨時分又比較空曠。然而無人機將那輛車炸掉後,美國可能才發現蘇萊曼尼也在這輛車上。
當然,以上都是我的猜測,真相到底如何可能需要等到幾十年後的檔案解密。我覺得這個事情真的很蹊蹺,炸死蘇萊曼尼應該也不是美國人想看到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