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哈爾濱公布其2024年的「成績單」,所有15個計劃單列市去年的經濟數據全部出爐。
15個城市位次並未發生變化,不過杭州(第4)和武漢(第5)、南京(第6)和寧波(第7)、濟南(第9)和西安(第10)依舊「咬」得很緊,差距在4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以內。
另外,大連2024年GDP達到9516.9億元,預計2025年將衝擊萬億,成為「萬億俱樂部」第27個成員。
從增速來看,9個城市超過全國增速(5%),最高的是深圳(5.8%),而同省份的廣州則增速墊底,僅2.1%。杭州、南京、西安、長春則在4.5%到5%之間,基本上能趕上全國步伐。哈爾濱依然敬陪末座,去年經濟總量6016.3億元,增速4.3%。
連續4年增速不及全國,廣州進入「轉型升級陣痛期」
在2023年廣州GDP邁上3萬億大關後,去年GDP達31032.5萬億,增速僅2.1%,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墊底。這也是廣州連續第四年GDP增速不及全國。
去年廣州第二產業增長乏力較為明顯,全年增速僅為0.7%,較全國低4.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下滑3%,其中汽車製造業下降18.2%。
廣州市統計局1月27日在發布數據時表示,當前,廣州經濟結構進入轉型升級陣痛期,需正視舊動能支撐減弱、新動能仍在培育,模式轉換、動力接續帶來的經濟增長結構性調整壓力。
不過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廣州也可圈可點。
去年,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加值按年增長16.3%,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長2.9倍。
去年9月,廣州企業中科宇航力箭一號遙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採用「一箭五星」的方式,順利將中科衛星01星、中科衛星02星、吉林一號SAR01A星、雲遙一號21星、雲遙一號22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3年1月,中科宇航在廣州南沙發布產品。(羊城晚報) 另外,汽車零部件投資、電子產品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2.6%、20.8%;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及新型顯示產業全年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分別增長25.8%、7.5%,服務機器人、模擬晶片、集成電路圓片、液晶顯示屏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2.0%、23.7%、68.9%、2.3倍。
儘管廣州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0.2%,主要是受房地產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4%),而工業投資增長13.6%,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2月6日,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一天後,廣州也召開了高質量發展大會。市委書記郭永航提到,要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這一個總體要求。
大連今年將衝擊萬億,或成東北首個萬億級城市
作為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裝備製造基地,大連去年GDP增長5.2%,總量達到9516.9億元,如果2025年能完成今年的GDP增長目標(5.5%),那麽今年將突破萬億大關,成為東北地區首個萬億級城市。
三大產業中,大連第二產業發展比較亮眼,增加值增速達到6.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按年增長11.0%,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按年增長61.3%。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飆升的原因是上一年基數較低,2023年投資比2022年下降20.1%。工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數據則尚未公布。
消費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85.9億元,按年增長3.9%。
外貿方面,全年進出口總額4496.7億元(下滑1.3%),其中進口2296.5億元(下降7.2%),出口2200.2億元,上漲5.8%。
在一月初,市長陳紹旺在政府報告中指出了大連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有效需求不足,投資乏力、消費放緩、出口承壓,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產業轉型任重道遠,結構性矛盾突出,動能轉換不快,新質生產力培育不足。
「十強守門人」南京,未達年初目標
作為全國第十大城市,南京2024年GDP達到18500.81萬億,增長4.5%,不及全國增速和去年年初的預期目標(5%以上),而身後的寧波與其差距也僅300多億。同時,與附近的蘇州、常州、無錫、合肥、杭州等城市相比,南京的增速也較低,壓力不可謂不大。
去年南京三大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3.5%、2.5%、5.4%,第二產業失速較為明顯,規上工業增加值也僅為3.2%。
消費方面表現較好,去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52.75億元,按年增長4.3%,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則未公布,這一數據目前可見的只有去年5月份之前的,當年前5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4.2%,其中工業投資下降10.7%,服務業投資下降15.2%,後者受房地產拖累較大(下降19.9%)。
南京市長陳之常在1月份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對照2024年目標任務,部分指標沒有達到預期,全市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主要是: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有效需求不足,投資處在低位,部分企業經營較為困難,重點群體就業壓力上升,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新舊動能轉換處在陣痛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成效不夠明顯,製造業佔比偏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規模不大。
對於2025年的工作抓手,南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產業強市建設作為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中之重,堅持以重大項目引領石化、鋼鐵產業煥新,打造萬億級軟件產業集群,打造5千億級新型電力產業集群,建成智能工廠110間;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寧波超過天津,將衝擊全國城市GDP十強
2024年,對於浙江第二大城市寧波來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因為它的經濟總量首次超過天津,成為全國第11大城市。寧波GDP總量去年達18147.7億元,增速5.4%;而天津GDP為18024.32億元,增速5.1%。
從三大產業來看,二三產業均比較亮眼,二產增加值按年增長5.9%,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三產增加值增長5%。
新興產業方面,全年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和戰略新興等規上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5%、13.8%和12.9%,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2024年,工信部最新發布的《製造業單項冠軍發展白皮書》中,寧波以104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領跑全國,形成覆蓋37個工業大類的「冠軍矩陣」。
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消費和投資均不太理想,社零(總額5279.2億元)僅增長1.3%,而固定資產投資則是負增長(-1.4%)。但投資主要受房地產影響,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固投的增速達9.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9%,連續3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外貿則比較給力,進出口總額增長11.1%,總額(1.42萬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5,超過東莞,僅次於深圳、上海、北京、蘇州。其中出口額9455.3億元,增長14.1%,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當年貿易順差約為4700億元。
浙江省首個綠電碼頭,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中國電力報) 而對於2025年的增速目標,寧波定在5.5%以上,天津為5%左右,而第十大城市南京也是5%左右。這意味着,今年寧波的經濟總量將很有可能趕超南京。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