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面臨財務困境 過去5年逾200間中國醫院破產

據美媒近日報道,中國的公私營醫院正在遭遇財務困難,過去五年內超過200家醫院宣告破產,面臨減薪和欠薪等問題,對醫療工作人員造成了衝擊。專家更警告,未來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嚴峻。
《紐約時報》中文網在周五(21日)的報道中指出,中國的醫院數量在過去20年內增長了兩倍以上,私立醫療機構的增幅更高達八倍。許多醫院為了擴張和服務更多患者而舉債,但隨著收入放緩,許多機構面臨還款困難。
根據中國國家破產數據庫,過去五年有超過200家醫院宣告破產,這個數字遠高於之前五年的7家,且幾乎全部為私立醫院。儘管截至2023年底,中國仍有近4萬家醫院,關閉的醫院僅佔少數,但獨立分析師賀濱表示,這僅僅是開始,未來關閉的醫院數量可能會增加。
報導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政府推動大規模檢測,導致醫院開支激增,但患者為了避免感染而減少就診,醫院收入大幅下降。疫情後,房地產市場的崩潰進一步拖累了經濟,民眾因為要節省開支而推遲非緊急醫療,地方政府也無法提供足夠的財政支持。
根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鑑顯示,2011至2021年間,公立醫院的債務幾乎增加了四倍。許多醫院因此出現停診、減薪和拖欠薪水的情況,影響了醫療工作人員的生活。
例如,廣東梅州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自去年11月以來開始清算資產,醫務人員已被欠薪10個月,並被要求辭職。浙江省一位在公立醫院工作的醫生楊娜娜(音譯)表示,她在工作12年來首次遭遇減薪,餐補和飲用水的供應也受到削減。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需要妥善解決長期債務問題。該委員會在去年6月發出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官員密切關注醫療機構的財務狀況,包括收不抵支和拖欠薪酬等問題。
此外,中國正面臨人口老化的挑戰,這導致醫療費用增加,而繳納醫保的人數已連續四年下降,進一步加劇了醫院的財務困境。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劉軍強估計,醫保基金可能在未來十年內耗盡,並建議延遲退休年齡和控制醫療成本,政府已部分採納這些建議。
根據曾在四川一家醫院從事財務工作的官員表示,政府降低了醫院的報銷金額,這也是醫院資金問題的一個原因。政府設立集中採購處方藥的系統,雖然降低了成本,但也引發了民眾對藥品品質的擔憂。
面對這些挑戰,患者們開始尋找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如社區診所和遠程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