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駕公司提供「代喝酒」服務 服務覆蓋京滬廣等36個城市
現代人生活應酬往往離不開酒精,但對於要開車的司機們而言,為避免酒後駕駛,要不忍一忍口,要不就要找一個「代駕」幫助開車,一些提供代駕服務的公司亦在內地應運而生。
沒想到,最近居然有代駕公司提出另類服務——「代喝」,從「源頭」解決喝酒衍生的多個問題,服務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36個城市。
內地代駕公司「e代駕」早前宣布上線「e代喝」服務,其在手機APP的介紹為「e代喝,一款征服酒局的利器」。但這個功能尚無法直接在手機軟件中直接使用,需要先連接分享至微信中。
在打開連接之後,用戶可以選擇是否允許使用當前的位置,隨後就可以點擊「找人代喝」,而「找人代喝」還能根據不同的類別針對性搜尋,如「按酒量」、「按標籤」、「按距離」等。除暱稱外,每個「代喝者」的資料還有「啤酒、紅酒和白酒的酒量」等,有需要的人可以通過「給ta留言」與之取得聯繫。
該服務還有「我也能喝」選項,用戶在填寫暱稱、地址、性別和酒量等資料後,就能完成註冊,隨即成為「代喝者」。
如發生意外 後果由用戶承擔
服務出台後,有人擔心代喝發生問題時的負責誰屬;有人認為「代喝者」無需實名,地址、性別和酒量等資料均可以自行填寫,難以令人放心;有用戶反映,找到代其喝酒的對象並不容易,很多「代喝者」都沒有回應他。
對此,「e代駕」的工作人員表示,「e代喝」只是一個交流溝通的渠道,目的是為有代喝需要的用戶提供便利。如果用戶們需要找代喝,可以根據自己需求與「代喝者」聯繫。但如果發生意外,一切後果由用戶自己承擔解決,和平台無任何關係。
律師:「e代駕」有平台監管責任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表示,如果「e代駕」的代喝業務只是提供平台,並且不收取任何費用,那麼當事人在平台上溝通交流後,是否願意代他人喝酒,是否簽訂代喝酒協議,是當事人雙方自己的意願。如果發生人身傷害,應當根據雙方的協議,以及是否存在強迫性勸酒,酒後駕駛、游泳等行為綜合判斷。
常莎亦指出,雙方的協議只要不違反《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不違背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不違反公序良俗,則應認定合同有效。
但這並不意味著「e代駕」可以規避所有責任。《民法總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因此,「e代駕」有責任對通過平台進行的活動作監管,一旦發現違背公序良俗的情況,應當採取相關措施,否則也需要視情況承擔相應的責任。
網民熱議:
一屋子全都不是自己人,喝個屁。
你如果找個什麼代喝,還不如和朋友一起喝咖啡。
然後四個不認識的人在那喝酒。
意義何在呢?
喝死了賠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