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台海困境:挺台抗中人人愛 出兵保台再看看?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新聞通信調查會」近期發布調查結果,儘管將近八成受訪者對台海情勢抱有危機感,但卻有超過七成受訪者不支持日本派自衛隊與美軍聯手在中國大陸武力攻取台灣時對抗解放軍。這項調查數字背後反映的國際政治現實,值得蔡英文續走「抗中保台」路線博取國際喝采時深思。
對自衛隊出兵協防一廂情願
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新聞通信調查會」於8月26日至9月13日期間,針對5,000位18歲以上日本民眾進行調查,其中有2,993位受訪者回答問卷,並於11月13日公布結果。調查顯示,高達79%的受訪者對台灣發生事態「感到很有危機感」和「感到比較有危機感」;不過若解放軍武力犯台,高達74%受訪者「反對」和「相對反對」日本派出自衛隊與美軍聯手與解放軍作戰,僅22%表示「贊成」和「相對贊成」。
這份民調在多大程度上體現當前日本社會的心理取向?事實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二戰日本投降77周年紀念儀式上曾表示,日本作為一個和平國家,會將歷史教訓銘記於心,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努力,永遠不重蹈戰爭的恐怖。此外,他在10月17日於參議院答詢時亦有表態,指台海和平穩定極為重要,盼透過對話、和平解決該問題,此為日本一貫立場。
台灣有日本研究學者解讀,從岸田的說法到最新民調出爐,顯示「儘管日本對『台海有事』措詞強硬,但介入台海戰爭可能性極低」,且「日本除極端保守派之外,多數日本國民對政府超越和平憲法的舉動極為警惕,不支持日本捲入戰爭」。他進一步表示,日本自衛隊在「台灣有事」出兵台灣並不具現實性,也「不存於日本戰略安全想定中」。
若是聚焦到該份調查結果,《香港01》記者了解到,不具名的台灣日本研究學者如此表述他的看法:民進黨政府對日本往往不願實事求是,結果將落得一廂情願,而無助在台日關係中確保台灣的利益。
美國民眾出兵保台意願下降
對台海局勢有高度不安,但出兵意願呈現相反態勢,這個現象並非僅存在於日本。日本防衛動向一向緊跟於美國態度,無獨有偶,長期在美國執行對台議題民調的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今(2022)年8月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美國民眾對台灣的支持度上升且過半,支持提供台灣更多武器的比例從去(2021)年50%提高到65%,然而贊成出兵台灣的比例卻從去年的超過五成下降到44%。
美國與日本社會對台海情勢與應對方式的態度趨同,相當程度上可說是受到俄烏戰爭等國際重大情勢的牽動。可以看到,西方世界對烏克蘭的支持與聲援不斷,至今在歐洲國家街頭上仍可見家戶懸掛烏克蘭國旗表達相挺之意,但實際動作則如同拜登(Joe Biden)早即表達過的「並不願意參加戰鬥」。
與此同時,烏克蘭經驗更給了西方一大鼓舞式的啟發,即烏克蘭全民投入戰爭的模式,同樣可以複製到台灣身上,美國從而調整軍售項目,政客飛抵台灣鼓吹全民皆兵的備戰狀態,都可以看到美國深信當台灣被打造為一座「武器庫」時,由台灣民眾上陣犧牲,將是其抵禦中國軍事崛起的最佳途徑。包括一向被蔡英文政府宣稱為「護台神山」的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美方也流露出大可快速轉移或取代的內心想法。
作為美國第一島鏈組成的日本,既是美國軍事盟友,也須為自己的國家利益做最適切盤算。連美國如此軍事霸權都不見得願意捲入與中國的軍事衝突時,更何況是自衛隊兵力不足、成員年紀偏高,且指參系統異於常規軍隊的日本呢?
俄烏衝突爆發後不久,「台灣民意基金會」於3月22日公布民調,台灣民眾相信日本自衛隊會為台灣參戰的比例,歷史性地超越了對美軍的期待。而令台灣對日本出兵協防抱持幻想的莫過於安倍晉三,他在生前極力推銷「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亦即日美同盟有事」。問題在於,日本出於自保不願陷入戰爭漩渦的主觀意願,與台日政客刻意將之宣揚為日本可望出兵保台的民粹辭令,中間恐怕存在着使得台灣社會大失所望的落差。日本民眾高比例憂慮局勢卻普遍不願派兵的真實心理,正是台灣不能迴避的一個註解。
「民主大法」反令坐困其中
面對台海局勢的劍拔弩張,西方世界不是毫無察覺,否則《經濟學人》就不會在2021年4月以封面層級,將台灣形容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不過認知與行動的兩相悖離,或許才是台海危機升級的根本性原因,8月佩洛西(Nancy Pelosi,台譯作裴洛西或波洛西)堅持訪台所帶來的地緣動盪,以及中共二十大展現加快其統一進程,無非是「挺台抗中」這張「台灣牌」玩弄過度的必然結果,台灣不該竊喜於兩岸尚未「地動山搖」,卻又樂意一面倒與美日政客不斷召喚「地動山搖」。
如此景況已清楚映照出蔡英文台海路線的困境,她可以在國際舞台上盡情享受「挺台抗中」的百般寵愛,進而在台灣內部轉化為選舉利益的動力,甚至以此作為麻痹民眾的迷幻湯。
可是國際政治的格局,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包括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台譯作蕭茲)日前旋風式訪華,成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位訪問北京的G7領導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習近平的面對面會談,亦也安排上議程;更別說拜登與習近平已在印尼峇里島實現會晤,都能看到原來被俄烏戰爭暫時激化出來的地緣政治風雲,又因着中國這個無法迴避的碩大身影,相當有可能進入下一個新局。
唯獨身處最鄰近中國大陸的台灣,在戰雲密佈下依舊無懼地走着「以不變應萬變」的蔡英文路線。只要兩岸問題懸而未解,就算再如何佈局「不對稱作戰」、再如何修改「第一擊」定義、再如何延長役期、再如何幻想美日出兵保台,一旦奔向了戰場,最終的代價還是由整個台灣社會來承擔,向美日祈求「民主大法」馳援也難以化解危機,反而更令自身坐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