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解放軍73軍演練巷戰意味着甚麼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官媒央視9月25日公開報道,解放軍駐東南沿海對台一線部隊第73集團軍某旅,日前組織城鎮攻防——也即巷戰演練。在當前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解放軍此舉被認為具有強烈的警吿意味和針對性。

首先,官媒公開相關演練資訊的時間點,正值美國不斷介入台海局勢,台灣民進黨政府亦不斷向美國靠攏,兩岸關係緊張的敏感時刻。據信,類似這樣的演練,解放軍已經進行無數遍,但對外公開卻是罕見,特別是台海局勢如此緊張的局面之下,自然不是無的放矢。

據報道,在短短近2個月時間裏,該旅已組織4波演訓,涵蓋近千名官兵,「強度非常大」。

▼ 解放軍第73集團軍巷戰演練現場,詳情請點圖放大:

+4

據稱,該訓練場設置了6類100多種的建築物,包括圖書館、咖啡廳、電影院等等常見的城鎮建築,很好地模擬了城鎮地域中街巷縱橫,建築物高大、堅固、密集的環境特點。巷戰演習中,藍軍就躲藏在各色各樣建築中,準備最後的負隅頑抗。針對作戰環境特點,紅軍部隊採取多路攻擊、分割圍殲等戰法,對藍軍發起攻擊。這樣的演練,顯然有着明確的現實針對性。

熟悉中國宣傳系統的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大陸類似涉軍的新聞報道,通常不是傳媒所能擅自決定是否報道的,而是必然要經過軍方的同意,甚至是由軍方來主導,不排除需要得到更高層級的授意和批准。因此,上述巷戰演練的消息出現在公眾視野,並非巧合,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其次,演練部隊第73集團軍的角色和戰略任務,表明了演練的針對性。解放軍陸軍第73集團軍,隸屬東部戰區陸軍,是東部戰區陸軍唯一一個在台海正面的部隊,軍部駐地福建廈門,是負責對台防務的前沿部隊,如有戰事勢必為「攻台先鋒」。

第73集團軍前身為解放軍原第31集團軍。該部隊曾執行炮擊金門、馬祖的任務,直至1979年停止炮擊。1995年以來,該集團軍參加了在福建省南部沿海、台灣海峽西岸的東山島,舉行的多次大規模登陸作戰演習。

2017年4月,中共軍改第73集團軍成軍以來的演訓非常頻繁,除了登陸作戰演習、各型火炮試射外,2009年底還曾實施長達1000公里的跨境轉場訓練。因應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Alex Azar)及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接連訪台,近期解放軍在台海接連進行的兩次實彈演習,第73集團軍都是主力。

這些,顯然都為台海可能發生的戰事進行先期準備。更為重要的是,解放軍第73集團軍此次演練的科目——巷戰。台海一旦發生戰事,巷戰可能是最後步驟。針對這個科目的演練,表明解放軍已經為台海發生戰事的可能做好各項準備,也包括最壞的準備。雖然,北京一直寄希望於實現和平統一,但並未放棄武統選項。

巷戰又被稱為城鎮戰,其顯著特點是:交戰雙方短兵相接、貼身肉搏,殘酷性大;敵我雙方彼此混雜、犬牙交錯,危險性強。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巷戰,那就是「殘酷」。在一場高強度的巷戰過後,交戰雙方都可能付出高昂代價。顯然,北京方面已經做好事態走向最壞的預案和軍事準備,即便最終可能不會發生。

此外,9月26日,解放軍殲-20隱身戰機被曝出現在浙江衢州機場。這是外界首次發現該型先進戰機出現在大陸東南沿海台灣方向。該消息震動台灣輿論,台灣中時新聞網稱,衢州機場距台北僅500公里,殲-20可在15至20分鐘內抵達台灣島上空,極具威脅。

9月26日,解放軍殲-20隱身戰機被曝出現在浙江衢州機場。(資料圖片/新華社)

中共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9月25日還報道,東部戰區的火箭軍部隊在野外開展實戰化訓練,其中出現一幕齊射10餘枚東風-11A地對地彈道導彈的畫面。多維新聞在此前文章就曾指出,儘管東風-11A在大陸龐大的導彈家族中不是最新的,但火箭軍為特定戰場——因射程(300公里至800公里)因素,僅能覆蓋台灣島——仍保有大批庫存。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政府在其上一任總統任期內(2017年)提交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吿》曾提出,為貫徹「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新戰略主張,台軍將用「水泥叢林的游擊戰」對付解放軍。

正常的人都不希望看到流血戰爭的發生,台海一旦發生戰事——這可能是局勢走向最壞的情形,於台灣而言無疑將是一場浩劫。理性的政治人物,顯然都應該設法避免事態走向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