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台海中線的虛實與是非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在日趨緊張的台海局勢之下,作為兩岸關係晴雨表的「海峽中線」(又稱台海中線),自然也成為台海危機的最前線。因應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Alex Azar)及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於8月初及9月中旬訪問台灣,解放軍軍機自8月起多次飛越「海峽中線」,東部戰區兩次在台海附近進行實戰化演練。

解放軍軍機飛越「海峽中線」的舉動,自然在台灣島內引發震動,台灣不僅出動軍機進行警吿和攔截,台灣總統蔡英文表示,這是中共對台灣的「武嚇」,呼籲北京自我剋制,並在此之後視察台灣防空部隊。而北京方面則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蔡英文9月22日視察駐防於澎湖並配備IDF經國號戰機的「天駒部隊」。(中央社)

針對「海峽中線」這條兩岸無形界線,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強調這是多年來避免兩岸軍事衝突的象徵,中方否認「海峽中線」的存在,等同摧毀台海現狀。事實上,所謂「海峽中線」的「存在」,依賴的是兩岸之間「善意與默契」,但當前兩岸關係已經進入冰河期,保持默契的土壤自然也就消解殆盡。解放軍軍機頻繁飛越「海峽中線」,已以實際行動否定所謂「海峽中線」的存在。

台海中線到底是條什麼線?

首先,所謂「海峽中線」,是一條假想線,是1949年後兩岸分治的副產品。「海峽中線」是美軍在1950年代擬定的一條分界線,為一條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圓弧線。2004 年,台灣時任國防部長李傑在台灣立法院接受質詢時,第一次公布了海峽中線的地理座標位置為北緯27度,東經123度,以及北緯23度東經119度。

2020年9月18日,台灣國防部發布《中共解放軍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我西南空域活動情況》。圖中位於台灣海峽、閩台之間海面的斜線,即為台灣方面認定的「海峽中線」。(台灣國防部)

由於這條中線是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軍官戴維斯 劃定的,因此台灣「海峽中線」又稱「戴維斯線」。從此以後,台灣空軍即以「海峽中線」規劃出自己的所謂「防空識別區」。1954年台灣當局與美國簽訂《美台協防條約》後,美國軍方出於控制衝突規模的考慮,要求台軍所有戰機和艦艇必須在台灣「海峽中線」以東活動,否則就得不到美軍安全保障。

因此,所謂的「海峽中線」是美國在冷戰時期劃定的一條「互不侵犯的假想中線」。

其次,是兩岸為避免擦槍走火,雙方長期形成的默契線。這條並未納入國際法的「假想界線」,中國大陸從來就沒有承認。於北京而言,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海峽兩岸都同屬於中國,台灣海峽屬於中國內水,所謂的「台灣海峽中線」是個偽命題。

只不過因為軍事實力、歷史的原因,以及統戰台灣的現實考慮等因素,中國大陸方面保持克制,一般不輕易越過「海峽中線」。除了天氣不佳,以及兩岸局勢緊張等特殊情況鮮有越線,這在兩岸分治至今70多年來已經形成默契。1996年台海危機,大陸軍機不斷接近「海峽中線」。此後,大陸軍機是否接近或者越過「台海中線」,成為兩岸關係的晴雨表。

兩岸關係好的時候,大陸繼續保持不越線的傳統。但當前兩岸關係已經進入冰河期,保持這樣默契的土壤已經沒有了,大陸自然而然就不會有那麼多顧忌。1999年已故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提出「兩國論」,解放軍首次故意越線。2019年3月31日解放軍空軍兩架殲11型戰機罕見飛越台海中線,為近20年來大陸軍機首度刻意飛過「海峽中線」。

第三,「海峽中線」是一條軍事實力線。實際上,台灣當局過去長期以來,其實也沒有遵守不越線的默契。尤其是兩岸軍事對峙的階段,1965年的「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就是發生在所謂「海峽中線」的西側。冷戰大部分時期,解放軍空軍實力不濟,掌控中國東南地區制空權的台灣空軍經常越過中線。只不過,雙方實力的此消彼長,讓台灣開始選擇固守這條「假想界線」。但這只是台灣方面的一廂情願而已。

此外,1999年以後,中國軍機開始逼近中線甚至越過「海峽中線」,美國則要求台灣空軍不過中線。2016年起,解放軍軍機開始頻繁通過台灣海峽繞島巡航,已經成為常態,所謂台灣中線其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可以說只是台灣的「心理防線」而已。

北京攤牌意味着什麼

中國外交部9月21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有分析認為,這是一項重要的表態,無論從何種角度看,其影響都將是重大的、深遠的。此前,雖然大陸一直不承認「海峽中線」的存在,但通常不會公開說出來。現在兩岸關係已經進入冰河期,保持這樣默契的土壤已經沒有了,大陸自然而然就不會有那麼多顧忌。

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中國外交部公開宣布沒有「海峽中線」,算是與台灣地區攤了牌。這表明今後不僅是解放軍的軍機、船艦,甚至大陸漁船都可能頻繁「越界」,測試台軍反應,兩岸過去形式上的「中線」已被大陸突破,解放軍逐漸往台灣海峽這側推進。北京警吿台灣其實多種選擇,之所以選擇軍機飛越「海峽中心」,北京明顯要打破台灣這個「心理防線」。

經國號IDF戰機為台灣基於F-16的研製的自衛機型。(多維記者:杜晉軒/攝)

9月18日和19日解放軍戰機以「全空層、多架次」模式跨越所謂「海峽中線」,配合艦艇在海峽南部國際海域與空域實施演訓,對台灣空防體系形成重大壓力。近40架次戰機飛越敏感的台灣「海峽中線」,這是兩岸分治70年來首次。即便1996年台海危機也沒有發生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稱,總體來看,解放軍戰機突破台灣「海峽中線」的行動來自多個方向,包括先進的戰鬥機和重型轟炸機,這是前所未有的,標誌着台灣海峽兩岸緊張局勢的顯著升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台灣情報首長坦承,台海緊張程度已接近1996年導彈危機。

根據台灣國防部的消息,包括解放軍轟6轟炸機2架、殲16戰機8架、殲11戰機4架和殲10戰機4架,總共高達18架的軍機,在9月18日上午,同時出現在台灣「海峽中線」東側空域。9月19日,解放軍共計19架戰機再次越過「海峽中線」並進入台西南空域活動。台灣北部清泉崗基地台空軍3聯隊的2架「經國號」(IDF)戰機,緊急起飛意圖「驅離」解放軍戰機時,反被解放軍6架戰機「包夾」。雖然,台軍稱「輿情與事實不符」,但這一消息迅速引爆島內輿論。

兩岸軍事力量如此頻密和近距離的接觸,台海擦槍走火的風險自然倍增。兩岸之間默契和平衡已經打破,以台灣的當前的軍事實力,是否足以守住所謂的「海峽中線」,形勢並不樂觀。未來,如果解放軍軍機实现在「海峽中線」東側空域常態巡航的話——這應該是大陸軍機不斷飛越台海中線的戰略意圖和意義所在,以互不越過「海峽中線」的台海軍事格局也將一去不復返,台灣的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台灣當局如何應對,是不惜一戰捍衛「海峽中線」,還是不得不默默接受現狀的改變?恐怕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若不然,台海戰事可能一觸即發。

【兩岸觀察】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