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遭遇「大字報」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這幾天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起因是勞東燕教授針對《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了反對意見。目前該反對意見已經不可見,自媒體還曾一度風傳勞東燕的微博被清空。

勞東燕說,「既然是公開徵求意見,我也想公開表達一下我的意見。」她提出的「反對意見」很直接——網號制度就相當於給每個人的上網行為安裝一個監視器,所有網上的痕跡(包括瀏覽痕跡)都可一網打盡打盡地輕易加以收集。網證制度則意味着,上網或使用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的服務,將在實質上成為一種需要經過許可才能享有的特權,如果相關部門不提供認證服務,個人就難以享有相應的網路服務,包括但不限於發言、評論與其他服務。

8月6日,勞東燕在微博上稱,「以前也經歷過網暴,但充其量就是網絡水軍,體制內部門組織安排下面的人轉發對我的大字報,這還是第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認知。見證歷史的時刻。至於原因,不就是公開徵求意見的某辦法我提了反對意見嗎?」

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微博截圖。(勞東燕微博)

過去一段時間,隨着與法治有關的事件頻頻引發關注,這位敢言的法學教授第一時間發出的評論總能攪動輿論場。從人臉識別技術的濫用風險,到《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修訂意見,再到人民大學性騷擾事件,勞東燕都未缺席。

8月5日,勞東燕在微博上發文稱,「就單純轉一篇講網球培養方式改革的文章,有些人也要發動語言攻擊,還有陰陽怪氣的諷刺,的確是讓我看不懂。我原來不太相信,這世上會有莫名其妙的恨,如今算是見識了。我倒是沒有生氣,因為也不值得生氣,只是奇怪究竟什麼表述刺激了這些人脆弱的心靈,是其中的『自由』二字麼?抑或就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來?要是後者的話,安排與承擔這種任務的人也夠下作的。」

習近平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視覺中國)

從莫言起訴風波到今次勞東燕遭遇的網暴和大字報,中文網路不僅在急速崩塌,同時也總有一股愚蠻的力量在橫衝直撞。

此前一篇網文《我看到一股愚蠻力量橫衝直撞》以莫言被起訴切入發出的擔憂,「我似乎看到一股蠻愚的力量,從那個不堪回首的時代裏借屍還魂,重返人間。在揮動鐵索砸傷日系車車主的打工者蔡洋身上,在惡意舉報導致店鋪關門的網紅身上,在威脅辱罵穿和服少女的群眾身上,在以侮辱先烈、美化侵略為名起訴莫言並煽動簽名的毛星火身上,我都看到這種橫衝直撞的蠻愚力量。」在該文作者看來,這股力量不容低估,因為「正是在這種力量的衝擊下,經濟越來越蕭條,文化越來越僵化,社會越來越封閉,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艱難。這股蠻愚力量如不攔阻遏止,勢必會像瘋狂肆虐的火災一樣,給這個民族造成更大的災難。」

對於莫言被起訴,有專欄作家這樣分析,「很明顯,攻擊莫言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被召喚出來的群體,一種力量。『連』胡錫進都感覺到了這種力量的可怕,他假裝不知道過去十幾年就是他和他的報紙,一直在召喚和利用這種力量。現在『更革命』『更純粹』也『更狹隘』的人出現了,他自己都怕了。過去十幾年,這種力量已經摧毀掉不少人。」「我不太同意『死灰復燃』這個說法。在這片土地上,他們一直存在,是主流,也是一種背景。『我們』,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條授權使用)

疫情期間,《香港01》記者採訪方方時,她談到了更深層的原因。「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對文革的反思和肅清餘毒也不徹底。比如,歷史課從來都不講文革到底怎麼回事。儘管改革開放,需要人們放下舊事,儘量朝前看,但是舊的價值理念仍然保留着,沒有徹底反思。更兼改革開放中,過於匆忙的政策和執行中的粗糙,也讓底層很多人受到傷害,懷舊,便成為他們安慰自己的一種方式。改革開放四十年,社會整體上有巨大進步,受益人很多,但是,應該看到受到傷害的人也很多。極左勢力利用了這些人群的個人情感。」

憂心忡忡之外,新的生活方式和觀念的確也在出現,雖然這種新的生活方式能否抵擋得住前面那股愚蠻的力量還不好說,但至少,越來越多人的不再輕易被宏大敘事主導,而是開始密切得關注日常、捍衛日常。中國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後,人們正在被迫慢下來,並第一次開始認真思考「快」與「慢」的意義,思考法治之於一個多元、開放、包容的正常社會的價值。

希望勞東燕教授不要成為第二個方方,捍衛勞東燕,也是在捍衛我們自己,以及捍衛一個多元、開放、包容的正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