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再度訪陸兩大看點:習馬二會、祭黃帝陵
馬英九辦公室3月25日宣布,馬英九將於4月1日至11日第二度率團訪問中國大陸。據悉,馬英九此行將造訪廣東、陝西與北京,參訪中華文化歷史景點與企業,並出席祭黃帝陵大典;同時也將偕同「大九學堂」青年學員訪問中山大學、北京大學,進行兩岸學生交流。
去(2023)年3月27日至4月7日,馬英九以台灣卸任領導人身份,首度造訪大陸、回鄉祭祖,《香港01》領先全球媒體,對此消息做出獨家報道。當時馬英九腳步遍及南京、武漢、長沙、湘潭、重慶與上海等地,引起兩岸旋風,尤其是兩岸隔海分治74年,馬英九作為首位台灣卸任領導人造訪大陸,意義格外重大。
行前外界猜測馬英九會否見到主抓對台工作的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甚至是習近平,而馬辦給出的答案一直是「客隨主便」。最後馬英九見到層級最高的官員,乃身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而國台辦主任宋濤則在武漢會見馬英九一行,並陪同馬英九搭乘復興號高鐵前往長沙。
看點一:「習馬二會」成真?
馬英九即將於今(2024)年4月上旬展開的第二度訪陸之行,眾人依舊對其行程與會見大陸官員之層級感到相當好奇,被視為兩岸關係的風向球之一。不同於前一次的三緘其口,本次馬辦執行長蕭旭岑在行前透露了較多訊息,包括此行是「受大陸方面邀請」,以及「我們希望能再與老朋友碰面」。
馬英九訪陸「和平之旅」2.0版,公開行程已包含北京大學在內,表示馬英九本次將會踏入北京。至於誰是馬英九希望碰面的「老朋友」,令人不禁聯想起2015年在新加坡舉行的「習馬會」,當時習近平還有對馬英九說出「後會有期」的諾言。兩人會否在此次馬英九造訪北京期間,舉行闊別九年之後的「習馬二會」,將是馬英九此行的首要看點。
特別是「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將於5月20日正式就職,而其副手、曾被國台辦兩度點名為「『台獨』頑固分子」的蕭美琴,近日又密訪美國與歐洲若干國家,國台辦痛批「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變着法子搞所謂『外交』突破,服務於『台獨』目的,損害了台灣同胞根本利益」。馬英九如在兩岸局勢劍拔弩張之際,與習近平展開第二度會面,對兩岸關係來說意義確實不同凡響。
看點二:祭黃帝陵扭轉認同?
其次,馬英九即將啟程的訪陸之行,特意安排至陝西參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國台辦還使用了「尋根」,以及「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等詞作為形容,將馬英九此行對兩岸關係的政治性往上提高,有別於去年行程謹守「回鄉祭祖」的定位。
台灣執政高層推行「去中國化」多年,多數民眾已不承認「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身份,甚至對「中國人」的認同拒而遠之。馬英九此次帶領台灣年輕學子,飛赴陝西「祭黃帝陵」,延續了其前次在大陸期間不斷自稱「中國人」的做法,可望藉由「祭黃帝陵」進一步對台灣社會、尤其是台灣青年的認同「撥亂反正」。
「祭黃帝陵」此舉在台灣歷史上可說具有相當高度的認同涵義。台灣脱離日本殖民統治、復歸中國版圖的翌(1946)年,台灣仕紳林獻堂、陳逸松、丘念台、葉榮鐘等人,即組織「台灣光復致敬團」至陝西耀縣遙祭黃陵,強調「敬告中華始祖,台灣已重歸祖國版圖」。
2016年「台灣光復致敬團」成員的後人共19名,再度組團前往晉謁黃帝陵,並立碑紀念。其祭文還對兩岸時局做出期許:「兩岸關係,再陷險阻,台灣子民,何其痛楚;今祭黃陵,衷心傾訴,敬祈先祖,顯聖救苦」。
事實上,1949年兩岸分裂分治後,敗退至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仍於清明時節在台北忠烈祠舉行遙祭黃帝陵典禮,通常由台內政部長代表主祭;直到馬英九主政期間,八年曾六度參加遙祭黃帝陵典禮。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則以展現台灣主體性及多元文化為由,取消遙祭黃帝陵儀式。
在台灣「中國人」認同持續探底,台灣社會「抗中拒統」氛圍深化的時候,馬英九第二度到訪中國大陸,即身臨黃帝陵參與祭祖大典,可說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實踐「中國人」與「中華民族」在台灣的根基。儘管已無官職、黨職的馬英九,難以扭轉台灣社會的認同傾向,但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他在訪陸行程中安排了祭黃帝陵,實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