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訪陸祭祖震撼彈 「客隨主便」的弦外之音
《香港01》日前獨家披露馬英九即將於3月底率團訪問大陸,隨後馬英九辦公室對外證實,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至4月7日赴陸祭祖,預計造訪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地。馬辦執行長蕭旭岑召開說明會,將馬英九訪陸行主軸定調為「慎終追遠」與「青年交流」,且強調行程未安排北京,有意降低政治敏感性。然而,兩岸關係的特殊性,以及馬英九作為卸任領導人身份,及其身上具備的政治與歷史元素,都讓這趟即將啟程的大陸「祭祖」行,充滿相當的政治意義。
令人怦然心動的「習馬二會」?
事實上,《香港01》最先掌握到的消息,馬英九此行赴陸有計劃「進京」,也傳出可能到北京大學與師生座談。不過最後公布的正式行程,並沒有包含政治象徵強烈的北京,據稱理由係為降低中美台敏感且錯縱複雜的政治效應,決定不訪問北京,也不會舉行「習馬二會」。馬辦執行長蕭旭岑回應《香港01》記者詢問則表示,出於祭祖之目的,一開始便只有安排長江以南、湖南沿線的行程。
如今馬英九訪陸行程表已定,但北京有無存在於起初1.0版本的行程規劃之中,依舊存在着想像的可能。以馬英九對其追求「歷史定位」的執着信念來看,他在任內有意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簽署,卻鎩羽而歸,爾後又遭遇「太陽花運動」政治反撲,在卸任前夕終於促成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習馬會」。如今兩岸關係緊張嚴峻,馬英九若是實現「習馬二會」,再為台海帶來融冰暖意,此等歷史意義,難道不曾令馬英九「怦然心動」過?
2005年連戰在兩岸低迷的情勢下展開「破冰之旅」,踏上北京握上胡錦濤的手,在北京大學一席演講更是風靡師生,他在台上意氣風發地說:「自由的思想,北大、台大『系出同源,一脈相傳』,一個是在大陸上自由主義的前鋒,一個是台灣自由主義的堡壘,隔了一個海峽,相互輝映。」連戰靠着帶有歷史温度的精彩講話,隨即拉進了自身和兩校、兩岸的緊密淵源。這一點,對於同樣鍾情於在演講中縱論歷史來龍去脈的馬英九而言,或許更是信手拈來。
馬英九倘若想以低政治性的姿態進京,也不是全然沒有適合的由頭。《香港01》獲悉,馬英九老友、已故台大教授王曉波生前129箱、計6,070冊的藏書,於2021年正式入藏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而館方計劃於今(2023)年3月24日上午舉行「台灣大學王曉波教授紀念座談會」,與馬英九訪陸日程相差無幾。馬英九要是飛赴北京參加老朋友的紀念會,可說是名正言順,且以王曉波生前對兩岸關係的正面貢獻,馬英九「順道」在京開展有益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活動,相信也會被認為是美事一樁。
話雖如此,或許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考量,年過70卻從未到過大陸的馬英九,終究未把北京列入其必去行程。不過,3月20日馬英九辦公室的說明記者會上,執行長蕭旭岑面對眾人追問會見大陸官員的層級,還是留下了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伏筆。蕭旭岑表示,會見的層級將依對方安排,沒有預期會碰到誰,他還多次使用了「客隨主便」這個詞。
夏立言訪陸規格成參考「地板」
如何理解蕭旭岑口中的「客隨主便」?其實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2月上旬的訪陸行,便是一個可資對照的參考。夏立言該行定調為「交流對話、關懷民生」,同樣強調「低政治性」,行前公布的行程,除了北京之外,還包括上海、武漢、重慶等地,提供給記者的版本絕大多數都是與當地台商、台生、台胞座談。
最後盤點夏立言在大陸的10天行程,不僅見到了國台辦主任宋濤,甚至還會見了當時即將接任全國政協主席的王滬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尹力、陳吉寧、袁家軍,以及湖北省委書記王蒙徽、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等重要官員,接見規格之高,無不令外界意外。
現在馬辦提供給外界的行程表,充滿着見證中國近代史的景點,一些國民黨政治人物則以「民國風」加以包裝宣傳。馬英九雖然避開了北京,不過沒有人能排除北京政要「出京」的可能性。台媒《聯合報》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的說法,指王滬寧可能在上海與馬英九會面,宋濤則預計在南京與馬英九會面。如果以夏立言之行作為參考「地板」,馬英九在大陸的祭祖和交流過程中,究竟與什麼層級的高層官員、以何種形式會面,這個問題都是「客隨主便」四個字讓人產生聯想的空間。
馬說不說「中華民國」已非重點
馬英九以「祭祖」為由赴陸,大部分看法都認為是個好說詞,可以擋住民進黨發起的「抹紅」攻勢。畢竟民進黨人士赴陸祭祖大有人在,例如2012年曾任台行政院長的謝長廷到福建漳州東山島祭祖,一度感動哽咽落淚,表示「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今天的他」,並在宗祠留下「追遠厚德」的題字。
大陸方面,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有言「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對此亦有重申。「慎終追遠」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陸方當然對馬英九前往「祭祖」樂觀其成。
「祭祖」兩字看似解釋了一切,但加上了主詞「馬英九」,意義便截然不同。馬英九既是台灣卸任領導人,也是「九二共識」的提倡者,還是中華民族與兩岸和平的擁護者。就算他在台灣政壇影響力已不如其如日中天之時,當他踏上其力主「一國兩區」的大陸土地,就註定在兩岸關係史上寫下新的一頁。
更重要的是,兩岸關係看似因政治和疫情停滯下來,但就像台灣對於「維持現狀」的主觀願意必然受到客觀形勢所牽引一樣,台海兩岸的現實一直在往前進展。馬英九在總統任內主張「只經不政」、「先經後政」,放在今天來看,也已成為了一頁歷史。台灣社會或將焦點放在馬英九會否在大陸講出「中華民國」四個字,但就現實局勢來看,他說不說都已不是重點了。
中國大陸以「兩制台灣方案」開啟了統一進程,積極尋找「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的「有識之士」,而馬英九到訪大陸時,相對應的是可望現身於美國的蔡英文,完全體現了台灣在中美博弈之下如何面對統一命題的處境縮影。馬英九當然是這趟大陸祭祖之行的主角,但他也是大歷史和大政治裏的一員──「客隨主便」的弦外之音,當即如此。
馬英九訪問大陸有誰同行?
馬英九辦公室表示,隨行成員包括:曾永權(馬英九基金會最高顧問/台總統府前秘書長)、蕭旭岑(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台總統府前副秘書長)、王光慈(前總統辦公室主任/台總統府前專門委員)、邱坤玄(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台國安會前諮詢委員)、廖元豪(馬英九基金會董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還有馬英九的三位姐姐及妹妹,以及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30位青年學生。
民進黨哪些政治人物曾造訪大陸?
陳水扁1991年時任台灣立法委員期間,曾赴北京參訪,在天安門廣場留影。蔡英文1993年以台陸委會諮詢委員身份赴上海、北京,曾參與第二次汪辜會晤。陳菊2013年高雄市長任內,赴天津推廣亞太城市高峰會,會見時任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賴清德2014年以台南市長身份赴上海進行城市交流,會見時任上海市長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