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收生潛規則 「小獎勵」「Z名單」曝光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知名學府,但要考進這間大學,除了要擁有優秀的學科成績外,背後或藏有鮮為人知的「潛規則」。
歧視行動小組「大學生公平錄取」(Student for Fair Admissions)入稟指控哈佛大學收生程序歧視亞裔學生。有傳媒披露箇中文件,指哈佛會將多個非成績的因素納入考慮,包括學生背景、父母身分等,哈佛又設有「Z名單」、「院長關注名單」等。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周日(29日)報道,哈佛每年約有4萬名學生申請,大約2,000名學生會收到入學通知,最終1,600人成為新生。
校方會將全國分為大約20個以地理區分的「備審表」(dockets)。而負責每個備審表的招生官員小組委員會會,從五個方面對申請者進行評定,包括學術、課外、體育、個性和「綜合」。
「大學生公平錄取」指哈佛在收生程序上會向五個群體提供「小獎勵」(tips):少數族裔、繼承群體,即哈佛或拉德克利夫(Radcliffe College)校友的子女、哈佛捐助者的親屬、工作人員或教職員子女,以及學校招募的運動員。
亞裔美國人難受益
但亞裔美國人並不受益,教育部1990年的一份報告表明,哈佛未有對亞裔美國人提供上述獎勵。因此小組批評哈佛未有獎勵亞裔美國人,變相是等同懲罰他們。而亞裔身位在美國也處於尷尬位置,既沒有其他有色人種學生的團結,也沒有白人的社會地位。
惟校方反駁指,在使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後,發現女性和加州亞裔美國人的入學率上升,也足以證明校方沒有對個別種族存有歧視。
鮮為人知的「Z名單」
法庭文件更顯示,哈佛有鮮為人知的「Z名單」。據原告指,名單上的考生成績介於合格與不合格之間,但他們的人際關係顯赫,因此哈佛亦想取錄他們。於是校方將這種考生列入「Z名單」,在推遲一年的條件下保證入學。而名單上的考生,大部分均是白人。
文件也提到「院長關注名單」和「主任關注名單」,這些名單以院長和招生主任的名字命名,上面就是與捐贈者有利益關係,或與哈佛有關係的申請者姓名。
(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