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回家啃老成風 美國「最不幸」世代看錢不再一樣?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美國千禧世代開始步入中年,在職場打拼的日子卻遇上金融海嘯、新冠疫情等,被喻為「最不幸的一代」。 隨着通脹升溫和生活成本上漲等影響,較年輕的美國人搬回他們父母家中居住,程度已直迫1940年大蕭條結束後。

美國踏入21世紀後首個十年便經歷了三次經濟衰退,每次都比之前的更嚴重,在此段期間投身職場80後、85後、90後,某程度上受到2001年或2008年的經濟衰退影響;再之後的95後職場新鮮人就碰上「百年一遇」的新冠大流行。何況美國在這段時間無度的量化寬鬆(QE),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一共實施了四次QE,而且一直維持超低利率,導致通脹高企,影響青年的生活品質。

疫情爆發前,把這些由長年QE埋下的經濟「地雷」引爆,正在拼事業的千禧世代固然最受影響。有研究發現,早年的經濟蕭條導致千禧一代在2005年至2017年間平均損失約13%的收入。這較X世代(泛指1965至1979年出生的人)的9%的更糟,更幾乎是嬰兒潮一代(泛指1946年至1964年)的7%損失的一倍。而且,嬰兒潮一代的收入後來已「收復失地」,相反千禧一代仍然遠低於他們應有的水平。

美國踏入21世紀後首個十年便經歷了三次經濟衰退,每次都比之前的更嚴重。(Getty)

經濟衰退一鑊比一鑊金 追不回來的薪酬

到疫情爆發,千禧一代的就業率曾一度下跌了16%,較X世代的12%或嬰兒潮一代的13%都要多。但這些人卻正處於他們工作年齡的黃金時期。從比例上看,Z世代的遭遇較其他世代的情況更差,三分一人的工作在兩個月內瞬間蒸發,但由於他們才剛踏入社會不久,故損失相對沒有那麼大。

美國政策分析師Ana Kent認為,這解釋了千禧一代比較遲結婚生育,在前兩代人擁有樓房資產的年齡時,他們依然為置業首期而苦惱。「有說法指『你應該更努力地工作,不論是下沉或是繼續游也得依靠自己的努力』?這是非常美國的,但它忽略了一個事實,即現時的潮水更強,許多千禧一代正在逆流而上。」Kent說。她補充在全國範圍內,約12%的千禧一代無法支付400美元(約3,133港元)的緊急開支,即使有家人或信用卡的幫助。

因此,這就造成青年人「啃老」的指控。據去年美國人口普查的資料顯示,在18至29歲的年輕成年人中,48%的人仍然與父母同住,是自1940年大蕭條結束以來的最高水平。另外,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0年的一項調查亦顯示,此一年齡層的年輕人在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他們較其他年齡層的人更有可能搬回家住,約十分一人表示由於疫情爆發而臨時或永久搬遷;在這些人當中,23%的人指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學校園關閉,18%的人則指是由於失業或其他經濟原因。

Z世代的可支配支出增加,使他們能夠購買更多的名牌手袋、手錶和珠寶。 (Getty)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將上述趨勢歸因於房屋租金價格的上升、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及遲婚。負責研究的Edouard Aubin表示,隨着年長的Z世代(泛指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和年輕的千禧一代(泛指1980年至1996年出生的人)的房租和食物由他們的父母支付,他們的可支配支出增加,使他們能夠購買更多的名牌手袋、手錶和珠寶。

負債累累 中年好陰功?

另一個更令年輕人頭痛的問題是,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資料顯示,美國「千禧一代」於去年第四季的債務總額超過3.8萬億美元,較2019年底增長27%,增幅是所有年齡段中最大的。

部份踏入40歲的千禧一代而言,他們雖然是該國歷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多元化的一代,惟在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他們自進入勞動力市場以來,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速較過去幾代人都要慢。他們還得在往後一段長時間承受着這些經濟創傷,包括較低的收入、較低的財富和延遲的人生階段,例如結婚、生兒育女、買樓置業等,「中年危機」問題恐較上一代人嚴重。

一片看懂:高通脹、高失業、高負債:中美青年難抗「三高」?

美國夢已破滅:不能擁有想要的東西

美國經濟學家金布拉(Gray Kimbrough)指出,像他這樣最年長的千禧一代,在2001年911恐襲發生後,於該段經濟衰退時期投身職場。他們早年掙扎着尋找工作,經歷衰退和復甦的多番起伏,深受打擊。他表示:「這不僅是一場糟糕的經濟衰退,以及其對年輕人的打擊更大,而是其雪上加霜的疊加影響。」

2021年,約40歲的千禧一代的收入為49,000美元,雖然這較X世代和嬰兒潮一代在同一年齡段的收入43,000美元和39,000美元(按通脹調整後)要多,但由於他們的大學、醫療保健和育兒成本均上升。

即使千禧一代的淨資產近年來有所上升,惟根據去年美國聯儲局(FED)的資料,他們僅佔全國總財富的約7%,遠低於嬰兒潮一代在同一年齡階段所擁有的22%。當局認為,他們在生活中許多領域花費較少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不如前幾代人富裕」。 儘管千禧一代的淨資產最近有所增加,但45% 的千禧一代認為,由於缺乏資金,他們永遠無法擁有生活中想要的東西,甚至更多人認為,隨著開支不斷上漲,他們的美國夢已經破滅。

延伸閱讀:困在「大廠」危城裏的中國青年: 進去的人上不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Z世代的理想職業中,快樂、滿足還有賺取足夠的錢來舒適地生活是最重要的事。(網上圖片)

追求生活體驗與報酬

有研究曾指出,自1987年以來,美國消費者在現場體驗和活動上的支出份額增加了70%,72%的千禧一代更表示,更願意把錢花在體驗上而不是物質產品上。這也是他們被稱為「體驗一代」的原因之一。遲婚、不婚者缺少了育兒負擔,使更多千禧世代在進入中年後更易參與並負擔得起自己所喜愛的活動或體驗上。

雖然跟千禧一代有不少相似之處,剛踏入職場的Z世代對薪金報酬顯得更加著緊,不但不滿意現時的薪金水平,也渴望大幅加薪。這是因為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親眼見證上幾代人在經濟衰退下為錢而煩惱;而他們如今已經投身社會,面對自己未來經濟不穩定的時期而擔憂。因此,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求僱主提供更多的報酬,而且是在職涯的早期階段。

研究Z世代的美國教育家Corey Seemiller表示:「對Z世代來說,上兩代人每週工作40小時,賺的錢足夠買樓,週末還可以燒烤玩樂;但Z世代每週工作50小時,再做20小時副業,仍只勉強夠付房租。」她補充,其研究表明在Z世代的理想職業中,快樂、滿足還有賺取足夠的錢來舒適地生活是最重要的事。

無論如何,美國千禧一代和Z世代所面對的經濟大環境是此前幾代所未見的嚴峻,以致有人形容他們是美國史上「最不幸的一代」。

延伸閱讀:中美青年|鬥慘新世代?「啃老」不分國界 負債纍纍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