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國產電動車「出海」:搶先擴產 2025或佔歐洲市場15%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今年1月訂購一款比亞迪電動SUV前,日本人Osamu Furukawa嘗試過許多日本產電動車,但他最終選擇了進口車來替換他的燃油車。人性化的功能設計、以及不過440萬日圓(約24萬港元)的價格讓這款中國電動車在他的選擇清單中脫穎而出。
2022年以來,包括比亞迪、吉利汽車旗下的電動車品牌極氪(Zeekr)、長城汽車(Ora)、蔚來汽車(NIO)等中國電動車品牌掀起一場出口浪潮,從日本到新加坡、從歐洲到美國,中國電動車品牌的銷量都顯著上升,開始與歐美和日本的傳統製造商競爭。

國內擴產

根據調查公司MarkLines公佈的全球銷量數據,比亞迪(BYD)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汽企銷量在2021至2022年間大幅增長,比亞迪從32萬輛增加至87萬輛,成為僅次於Tesla的電動車生產商,後者則躍升入全球十大電動車廠商中的5位,電動車銷量達到36萬。

來自柏林的汽車市場研究機構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創始人Matthias Schmidt表示,中國製造商搶先於大多數西方對手,提高電動汽車的產量,並因此得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規模,形成「顯著優勢」,再進一步向西方市場出口:「他們在自己的市場上積累了技能和競爭力,而西方(製造商)則相對落後。」

2022年,中國國內電動車銷量幾乎翻了一倍,達到690萬量,佔同年全球電動車銷量一半以上。

價格優勢突出 2025年歐洲銷量或增至15%

據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E)去年的數據,2022上半年,中國產電動車在歐洲巿場的佔有率已突破兩成(下圖),當中,Tesla佔逾一成,但中國品牌佔比亦正在上升;法國雷諾集團旗下品牌Dacia,在中國設有電動車廠,過去3年亦開始進軍歐洲巿場。

另外,畢馬威中國本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車企去年在歐洲銷售電動車數量約為110萬量,在這個全球第二大電動車的市場份額仍只有個位數,但到2025年,預計這一比重將增長至15%左右。

中國電動車產業優勢,在於擁有較完整的電池供應鏈,因此較具價格優勢,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Forvia稱,中國車廠生產電動車的成本比歐洲車廠低1萬歐元。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指出,比亞迪、蔚來汽車、小鵬和理想汽車等製造商愈發獲得歐洲消費者的青睞,這些品牌不僅價格合理、車型種類多、更能滿足消費者需要,且隨着製造商在海外門店和工廠增加,品牌知名度會進一步提高,從而推動市場份額的增長。

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E) 去年的報告則根據目前的趨勢預期,到2025年,中國汽車品牌將為歐洲供應9%至18%的純電動車,並建議歐盟提供資金及誘因來支持及吸引當地車廠生產電動車。

預期未來幾年迅速增長的東南亞市場,國產製造商也在試圖擴大市場份額,今年前五個月,比亞迪在新加坡的電動車市佔率超越Tesla,達到20.7%;在泰國,比亞迪則正籌建第一個海外生產線,此外,合眾汽車、以及長安汽車也都在籌備於該國設廠。

擁有快意佳士拿(Fiat Chrysler)、標緻(Peugeot)等多個品牌的Stellantis行政總裁Carlos Tavares在1月份警告說,歐洲需要一個戰略來與中國的低價競爭。Tavares稱,歐洲製造的電動車比中國的車型價格高出40%,並形容局面對歐洲製造商而言「十分暗淡」。畢馬威的數據則顯示,2022年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的平均價格為3萬美元,而Tesla最便宜的Model 3的價格超過了4.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