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發國家中男女差距最大 從數據看清日本職場性別歧視有多嚴重
從全球範圍來看,日本的男女薪資差距很大。雖然表面上看似男女平等,但是職場中收入差距大已經根深蒂固。那麼,為了弄清男女差距的實際情況並推動女性職業發展與能力提升,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文:小松恭子(獨立行政法人勞動政策研究與研修機構研究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社會政策碩士、御茶水女子大學社會科學博士)
相關法律雖在逐步完善,但在已開發國家中仍處於最低水準
自1986年《男女就業機會均等法》實施已過去35年。在此期間,日本女性的就業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誠然,促進女性就業和保障女性兼顧工作與家庭的法律制度確實是在不斷完善——比如《男女就業機會均等法》分別於1997年和2006年經歷了兩次修訂;《育兒及家庭照料休假法》(1991年制定《育兒休假法》,1995年修訂為《育兒及家庭照料休假法》,2000年之後經過多次修訂)、《支持培養下一代措施推進法》(2003年制定,2008年和2014年分別修訂)、《女性活躍推進法》(2015年制定,2019年修訂),自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以來相關法律得以充實完善。日本的大學升學率,從1986年的約13%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約51%(資料來源自「學校基本調查」);就業率也從1986年的約53%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約71%。
而勞動者的靈活就業比率,則從1986年的32%急速成長至2020年的56%(資料來源自「勞動力調查」)。第一個孩子出生前後的就業持續比率,201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4成左右,2015-2019年上升至約7成,但就業形態有很大差異(資料來源自「出生動向基本調查」)。從國際比較角度來看是個什麼情況呢?「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22年性別差距指數顯示,在146個國家中日本排名第116位,在已開發國家中處於最低水準。從就業率、全職薪資、管理職務比率等資料反映出來的勞動力市場男女差距來看,日本與韓國在經合組織的已開發國家中並列,同屬差距最大。可以說,日本女性就業在「量」上有所改善,但在「質」上還存在不少課題有待解決。
點擊放大看有關研究數據:
少子高齡化日益發展,導致勞動人口減少。在此背景下,充分發揮女性的能力作用成為重要的政策課題。2015年,日本通過《女性活躍推進法》。該法立足「發揮女性能力(技能)」的角度,把女性就業定位於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這一目的,從這一點來說,制定這部法律意義重大。本文從體現「運用女性技能」程度的「工作任務(業務內容)」方面入手,概述日本勞動力市場男女差距的實際情況,探討日本在運用女性技能、發揮女性作用方面存在的課題。
現實是女性未從事高收入職業
日本厚生勞動省2020年推出了職業資訊共用網站(號稱「日本版O-NET網站」,2022年起稱Jobtag),其資料庫將約500個職業所要求的技能水準和工作內容重要度等資訊以職業之間可相互比較的形式量化呈現。上方圖輯中的表1至5將上述資料和日本人口普查資料與不同職業類別相匹配,以男女區分方式顯示日本勞動力市場「工作任務」的分佈及其變化。
讓我們按以下5種「工作任務」來分析其分佈情況。其中,從事需要高深專業知識的「非定型分析工作任務(例:分析或開發業務)」和需要很強溝通能力的「非定型互動工作任務(例:教導或管理業務)」的男性多於女性;與之相對,從事無需複雜專業知識但要靈活應對的「非定型人工工作任務(例:面對面服務或看護業務)」的女性多於男性。即便同樣從事「定型工作」,從事屬於腦力勞動的「定型認知工作任務(例:事務性或檢查業務)」的女性較多,而從事屬於體力勞動的「定型人工工作任務(例:生產設備的控制監管業務)」的男性更多。可以看出,與男性相比,女性不怎麼從事能獲得高收入的複雜非定型工作任務。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2005年之後「工作任務」分佈的變化情況。女性方面的變化大於男性,特別是以紅色虛線標示的女性正職員工的「工作任務」分佈變化較大。在女性正職員工中,從事「定型人工工作任務」的有所減少,而從事複雜非定型分析或互動工作任務的人大幅增加。同時,從事不那麼複雜的非定型人工工作任務的也在增加(薪資水準不高)。正職員工中從事複雜非定型工作任務的男女差異在縮小,這種變化是好事,但從就業人員整體來看,變化還太小。圖中未體現的是,靈活就業人員不論男女都未從事複雜非定型工作任務,2005年以來女性中的正職工和臨時工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可見,近年來女性工作任務發生了變化,而且正變得更加多樣。
【延伸閱讀】日本夜總會陪酒女郎爭相學《孫子兵法》:以風林火山訣竅攻陷恩客(點圖放大閱讀):
日本女性生育之後工作技能得不到有效利用
「國際成人能力評估調查」(PIAAC),是經合組織實施的一項評估性調查研究,直接評估經合組織成員國成人民眾的「閱讀理解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利用IT解決問題能力」這3項技能,以及這些技能在職場中的利用頻度(即工作任務)。接下來,我們用2011年該項調查結果來比較一下日本與英國在技能利用上的男女差異。英國的兼顧工作與家庭保障制度與日本相差無幾,但男女平等程度高於日本。文首圖輯中的表6至7以男女區分的方式顯示了閱讀理解技能與就業率、閱讀理解技能與技能利用(工作任務)之間的關係。調查對象為出生於1968至1988年(調查時25-44歲)的人群,他們正好在兼顧家庭與工作保障制度日漸完善時期迎來育兒期。女性則根據生育情況進行細分。
在日本,沒有子女的女性,閱讀理解技能越高,就業率越高,在工作中也會更多地運用閱讀理解技能。而家有子女的女性,閱讀理解技能越高,就業率越低,也看不出在工作中更多運用閱讀理解技能的傾向。這和英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在英國,家有子女的女性技能越高就業率也越高,工作中也會更多地運用閱讀理解技能。這說明,在日本,對於想做更複雜工作的女性來說,生育的成本很大。此外,圖中未顯示的是,在日本,正職員工、管理職位或專業職為,無論男女,在工作中運用閱讀理解技能的頻度都比較高。特別是正職員工,工作中主要運用閱讀理解技能的情況下,男女薪資差距就會縮小(參考「小松恭子2021」)。
【延伸閱讀】女網友日日幻想日本有幾好 終去東京旅遊秒崩潰:喪失熱愛的心了(點圖放大閱讀):
即使擁有出色工作技能也會困於日本特有的就業慣例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正職員工且從事複雜非定型工作的女性正在增多,而家有子女、擁有高技能的女性和靈活就業女性,在充分運用其技能作用方面還存在問題。從整體看,在工作技能運用(工作任務)發揮方面,男女差距縮小的速度比較緩慢,女性因生育狀況和就業形態不同而產生的差距卻變得越來越大。兼顧家庭與工作保障制度已經完備,但為什麼那些家有子女、擁有良好工作技能的女性還是無法如願運用自己的技能呢?
究其原因,除了根深蒂固的性別角色分工意識、稅收及社會保障制度之外,還與日本特有的就業慣例有關。擁有高技能的女性如果想要從事正職員工(綜合職位)的工作,前提是要接受不確定的工作時間或調職命令,這樣的工作方式,對於身背家務與育兒沉重負擔的女性來說是難以接受的。而且,日本不像歐美國家那樣有完備的跨企業職務與技能評價體系,一旦從某家企業離職,就很難再利用離職前積累的工作技能作為正職員工再就業。其結果是,因結婚或生育而離職的多數女性,無論工作技能高低,現實中只能以臨時工身份再就業。
如此一來,正如上面所述,靈活就業的女性很少有機會從事能充分運用其技能的複雜(非定型)業務工作,漲薪就沒什麼指望。因此,男女薪資差距也就無法縮小。
【延伸閱讀】政治家女子48黨參議員「1原因」遭國會開除 日本72年來第1人(點圖放大閱讀):
改革工作方式,説明拓展勞動技能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僅僅完善兼顧工作與家庭保障制度是不夠的,必須對各企業普遍存在的以加班為前提的無限制工作方式進行改革,要進一步明確職位職責範圍,推進遠距辦公等靈活的工作方式。推動工作任務和勞動技能的量化體現,並完善以此為基礎的評價體系。同時,消除正職員工與臨時工之間不合理的待遇差距也很重要。為了縮小男女薪資差距,不僅要鼓勵女性加入勞動力市場,還要擴大機會讓她們能在充分運用技能和獲得培養機會的正職員工職位上工作。為此,政府要加大對無業女性開展包括「循環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在內的再就業幫扶力度,幫助靈活就業的女性提升職業技能,這很重要。
經合組織2015年度「國際學生評估專案(PISA)」調查結果顯示,在已開發國家中,女高中生的職業意願明顯低於男高中生,「全職主婦」上榜女高中生30歲理想職業前10位的國家,只有日本(參考「宮本香織2020」)。這或許與日本社會中家有子女卻從事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職業女性榜樣太少有關係。構建一個人人可以根據自己意願自由選擇工作方式並各顯其能的社會是當務之急。
【引用文獻】
Komatsu, K., & Mugiyama, R. (2022) “Trends in Task Distribution in Japan, 1990–2015: Evidence from Japanese version of O-NET and National Census Matching Data”, Japan Labor Issues, vol.6, no.37, pp.55-70.
小松恭子(2021)《日本女性工作技能運用與男女薪資差距——日、韓、英、挪威等國的PIAAC比較》(《生活社會科學研究》第27期,pp.41-57)
宮本香織(2020)《高中生職業意願評估的男女差異——基於PISA的國際比較》(《人類文化創生科學論叢》第22卷,pp.225-234)
【本文獲「nippon.com」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