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日本與香港方向迥異 新政吸引卻恐因一事遭「秒殺」?
香港特區政府昨日(13日)宣布推出特別計劃,就售貨員、侍應生等26個職位輸入外勞。嚴重人口老化、日匯疲弱等影響,同樣面臨勞動力不足問題的日本,當地政府近日於內閣會議亦決定調整輸入外勞政策,好讓該國在全球範圍中更有實力爭搶人才。
日本在現行制度下,作為在留期限上限為5年的「特定技能1號」適用於12個行業,並不得攜帶家屬;「特定技能2號」簽證則可無限續簽,意味着外勞可以永住在日本,並且允許攜帶家屬,包括了建築、造船工業兩個領域。
日前,日本政府宣布把「特定技能2號」範疇擴大至其餘9個行業,包括建築清潔、產業機械及電氣電子信息相關制造業、汽車維修、航空、住宿、農業、漁業、食品製造業以及餐飲業,因此增至總共11個行業,預計本月內正式實施。
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政府以往對於外國人在日居留持慎重態度,大學畢業生及專業技術人員等的在留期限沒有上限,但技能實習資格合計最多只可在日本居留5年,是次政策轉變反映了當地人手短缺問題嚴重。
除了政府層面外,日本商界近年也有措施應對勞動力不足問題,包括取消員工年齡上限及重新聘用已退休員工,更以「4天工作週加日做5小時」招聘80歲以上長者新員工。當中不乏大型公司如日本最大家電量販店野島電器(Nojima)及拉鍊製造商YKK。
目前,隨着農村人口的老齡化,日本不少農場轉而聘用外國工人,當地許多人力資源公司協助從東南亞等地招募臨時勞工。日本大型人力招聘企業Persol Global Workforce行政總裁Morihiro Tada表示:「公司的目標是,到2026年3月結束的財政年度,新服務將達13億日圓(約7,300萬港元)的銷售額,每月向農場派出約550名外國工人。」日本農業界除了東南亞國家勞工招手外,該公司還希望從印度、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招募工人。因此,在新政策下,這些勞工可以赴日長期逗留工作。
其他急需外勞的還包括餐飲業和建築業。對於長期受到勞動力短缺困擾的日本建築業來說,外勞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諸如與鋼筋有關的工作,外國人佔到勞動力更達18%,主要是來自越南、菲律賓、印尼和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由於日本未來幾年有多個大型建築項目準備興建,輸入更多外勞變得更加急切。
除了引入外勞外,岸田政府一直敦促商界提高工資,以跟上加速的通脹。當局還關注勞動力市場改革,專注於人工智能和半導體以推動增長。
「一長一短」 日港搶人才有別?
雖說日本和香港兩地最近也出招輸入外勞,惟兩者其實還是有明顯的分別。首先,儘管兩地主要均是針對低技術及非技術勞動力,但香港是以售貨員、侍應生、接待員、收銀員等26個職位作考慮輸入外勞;而日本則主要是從行業劃分,且工人赴日前必須通過技能和日語測試。
從時間上而言,香港輸入外勞為期只有2年,且相關的外勞在港工作期間不能計算在居留時間之內;當中部份外勞甚至有機會於內地居住,每日需跨境上下班。相反,日本的新措施可讓外勞長期居留,更可攜帶家屬。這多少反映了兩地缺人的不同之處,香港主要是缺少低端勞動力,而日本則是整體人口的不足。
由此可見,香港的外勞政策似乎更多是短期的措施,而日本則早於2015年已有策略引入外勞。四年後,日本政府又推出了「特定技能」簽證制度,以便外國工人能夠尋求更好的就業條件。
此外,對比香港有大量高端外國及內地專才不同,據日本政府的數字,外國出生的勞動人口僅佔所有專業人員和高端人才的1%,遠遠低於英國的23%和美國的16%。這多少反映出日本社會的內向型特性。
2040年共需670萬名外勞
事實上,作為一個內向和保守的國家,日本在低生育率的情況下對人口的需求,遠較細小開放的香港的人口需求更大。
據《令和2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資料顯示,2019年日本總人口超過1.2億,其中65歲以上的人口有3,589萬,佔總人口28.4%。在生育率大減加上人口老化增加,導致日本的勞動人口減少。
受影響最大的主要是依賴年輕勞動力的體力勞動行業,如建築業、旅遊業、養老院護理等領域,這些行業目前很難從本地人口中招聘到足夠的人數。今年3月,日本東京有酒店曾以1,350日圓(約76港元)時薪招聘,雖已算是較高的薪酬但完全沒有人應徵,最終決定改僱用外國人,目前12位員工中就有一半是外國人。估計到2040年,15至64歲的工作人口預計將減少多達1,200萬,屆時該國將需要多達670萬來自海外的工人來彌補勞動力市場的缺口,人才荒問題可謂相當嚴峻。
最大的問題是:日圓下跌…
對比港日兩地外勞輸入政策,日本的相關政策雖然對外國人口來說或許更有吸引力。然而,隨着日本鄰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以及日圓的疲軟,日本正在失去一些優勢,當地的外勞經已發現,可以匯回國的錢越來越少了。
鑑於韓國、台灣等地也開始加入搶人才,這些地方開始較日本更有吸引力。這兩個市場不僅都能提供高工資,而且與日本不同,兩地均不需要當地語言技能。日本芝浦工業大學建築生產系統教授Hirotake Kanisawa表示:
由於日本還將面臨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的勞動力競爭,日本別無選擇,只能提供更好的待遇。
特別是,當地的社畜文化為人熟識,加上過去曾發生外勞實習生遭日本同事身體虐待的個案,也可能為該國引入人才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或使得日本搶人才的成本大大增加。
正如千葉縣一間鋼鐵廠老闆Kenji Kogo表示,其公司多年來受益於外國工人,否則不會蓬勃發展。不過,他直接指出日本輸入外勞的最大問題:「如果日圓和美元之間的差距繼續擴大,我擔心外國工人可能不再願意來這裡。」他期望政府能做些事來糾正日圓下滑的情況,否則像他公司般依賴外國工人的日本公司,未來或將被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