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通車,泰國是無奈地笑,老撾是開心地笑
今年4月13日,通車一年多的中老鐵路,正式開行國際旅客列車,老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取得重大成果。4月30日,中方承建單位表示,中泰鐵路項目建設進入全面加速期。
中泰鐵路是泰國首條標準軌高速鐵路,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建成後,將大幅改變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現狀。其二期工程還將延伸至與老撾首都萬象一河之隔的廊開府、中國昆明,實現與中老鐵路的有效連接,促進區域國家間互聯互通,帶動沿線旅遊、物流、貿易等行業蓬勃發展。
相比中泰鐵路,開工更晚的中老鐵路卻提前一步建成通車,前者經歷了哪些曲折?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進入第十一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兩國如何抓住機遇,站在雙邊關係的新起點上深化務實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並引領中國-東盟國家關係?觀察者網就此專訪了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博士。
【文/威倫·披差翁帕迪 採訪/觀察者網 郭涵】
問:您從2013年起一直在關注中老泰鐵路,並在老撾考察過。鐵路分別給泰國、老撾的沿線地區帶來了哪些影響?如何評價其意義?
威倫·披差翁帕迪:中老泰鐵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與東盟實現高質量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標誌性大工程,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的實踐。中老泰鐵路使用中國標準建造,習主席用「山不再高,路不再長」來形容其意義。中老鐵路為老撾提供了一條與外界連接的陸上通道,讓老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老撾與中國間的貿易都能通過這條鐵路維持增長。
2021年中老鐵路開通,包括老撾國內的客運與國際貨運實現通車。近期,中老鐵路間的國際客運班列也已開通。這標誌着中老鐵路在促進區域互聯互通的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2022年開始,隨着中老泰鐵路的聯通,泰國的農產品,各種物產也開始通過這條鐵路進入中國,比如說榴蓮、紅毛丹等水果,還有各種海產等。中老泰鐵路為泰國及周邊國家沿線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新動力,兩國民眾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問:您曾在國內的學術研討會上笑稱,對於中老鐵路,「泰國的笑是無奈的笑,老撾的笑是開心的笑」。中泰高鐵的開工時間更早,但中老鐵路卻率先完工通車。中國讀者們也很感興趣,泰國民眾到底怎麼看待這兩條鐵路的境遇?
威倫·披差翁帕迪:確實,我在很多會議上提到中老泰鐵路都會自嘲一番,畢竟已經成為現實,泰國民眾對此也還能接受。在我們泰國做事情,用泰國話講叫「ใจเย็นเย็น」(音:Jia Yan Yan),即做任何事情都比較慢節奏。但是涉及高鐵這種重大的國家級項目,有時候太過於「ใจเย็นเย็น」,結果就只能是「無奈地笑」了。
泰國早在前總理阿彼實執政時期(2008年—2011年),就開始推動與中國的高鐵合作,距今也有十多年了。中泰高鐵分為兩期,第一期是從曼谷到呵叻,至今仍在修建中,其中大城府這一段的工程長期沒法推進,比較令人頭痛。我之前在知網上發表過文章,介紹了中泰高鐵建設一波三折的情況。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泰國中央政府與地方之間的關係,以及來自外部的影響。我們的政府是從上到下地規劃與推進,但到地方層面不一定能行得通。這也是泰國內部的問題。不乏一些我稱之為「蛀蟲」的人,會去跟所謂的「域外大國」聯絡並加以干預。由於大城府那邊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因此修建高鐵前的環境評估比較麻煩,尤其是一些非政府組織、所謂的「環保組織」參與抵制,導致高鐵建設項目進度緩慢。
作為一名學者,我在調研期間了解到當地民眾的反映,點到為止地說,簡單概括這件事就是五個字:利益相關者。
問:中泰高鐵修建一波三折,您認為各方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
威倫·披差翁帕迪:泰國的部分政客、媒體與學術界,對於中泰高鐵確實存在一些誤讀,比如只看眼前、不看未來,認為修建高鐵無法收回成本。更有甚者,他們認為中國能通過高鐵「控制」泰國。這些反對修中泰高鐵的人,其實只佔整個社會的一小部分。我希望泰國的學者或者持不同意見者,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分析,這件事對泰國究竟利弊幾何?其實是利大於弊的。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互聯互通,中老鐵路給老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泰國社會看在眼裏。尤其是泰國遊客專門搭乘中老鐵路去老撾旅遊,這種熱門趨勢體現出,泰國已經意識到中泰高鐵的重要性,意識到目光要放長遠。現在泰國大部分的民眾樂見中泰高鐵建成並運營。
至於說建議,我想對於新科技、新事物的發展,有一個了解、認同到接受的過程。這個過程跟每個國家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並非完全同步。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中國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對周邊國家來說,不可能立馬就能接受。所以在推動國際間合作項目時,希望能充分理解並考慮到每個國家的國情,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拙見。
另一方面,我的感受是,西方國家確實在科學技術,尤其是話語權這方面,佔據霸權地位。特別是東盟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大國、發達國家比較落後,就會帶來訊息差。西方國家利用這種訊息差,進而在我們當地建立起話語權。
我在平時做調研或研究時,可以直接在中文和泰文間轉換,不需要用英語繞一圈。但泰國的一些學者,做研究、分析主要就是借鑑英文文獻,將其翻譯成泰文。其實中文裏也有對應的解釋,可他們就不會去關注。我個人也從事翻譯工作,很多事情經過三種語言轉換,原意已經大為不同,生生製造了誤解。我們泰國也有不少高材生去中國讀完博士後回國,卻不怎麼參與泰國國內的學術交流與辯論。我建議這些學者真正為中泰交流做一點好的分析與政策解讀,而不是僅僅翻譯英文資料。
每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如同鞋子合不合腳,這個沒必要由別人替你做決定。中泰高鐵使用了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中國在高鐵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在泰國修建中泰高鐵,究竟合不合適,只有我們泰國人才知道。中國式現代化就是總結探索適合自己國家國情的發展道路,別的國家最好不要插手。
我認為中國應該儘快破除西方在東南亞的話語權,特別是建立自身的話語權。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轉變思維,如果一種技術的輸出是為了幫助當地民眾擺脱貧困、走向富裕,有什麼理由不獲得民眾的支持?這是理直氣壯的。當然,中國也應該允許那些國家有反對聲音。畢竟西方自二戰以來就在東南亞苦心經營。其代理人普遍存在於各個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我們泰國。他們代表西方發出一些反對的聲音,也是常態。
問:想請您評價一下中泰近年來就「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合作的情況?未來有哪些值得深化合作的方向?
威倫·披差翁帕迪:自2013年以來,中國連續十年成為泰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去年,中泰雙邊貿易額約1350億美元,中國是泰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最大來源國。泰國則是中國首批出境遊試點國家之一。當時我國的副總理、旅遊與體育部部長還親自到機場去迎接中國遊客。3月15日,中國開放了泰國公民的各項簽證。現在中泰兩國民間往來更加便利,這會令泰國的旅遊業受益。預計旅遊和商業部門的雙向交流,將成為未來幾年泰中經濟合作的重要推動力。
至於實現高質量發展,則離不開兩國間的創新合作。目前泰中在高科技領域不斷加深合作,比如華為在泰國建立了5G實驗室。長城的新能源汽車也很流行,比亞迪特緊緊追趕,兩家中國汽車品牌都受到泰國民眾喜愛,且正在泰國投資建設工廠。另外,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正在加大投資力度,許多中國高科技企業在泰國的金池工業園區落戶。這些都是中泰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具體實踐。
未來,中泰兩國在新能源、訊息科技等領域可以加強合作。事實上,從中國的長城汽車、比亞迪汽車等在泰國的發展就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在東南亞擁有巨大的市場。說到底,我認為東盟國家離不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中國也不會拋棄東盟國家。雙方能夠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問:在全球化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時代,中國與東盟經貿與政治上的合作與互信,有哪些積極意義?
威倫·披差翁帕迪: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經濟發展、資本運行的規律來看,中國的低附加值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應該說有其必然性。中國需要關注的是這種轉移的速度和範圍。中國和東盟之間,基於RCEP為代表的合作機制,已經為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做了比較長時間的準備。此外,東南亞國家政治上的穩定,對於中國產業鏈轉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來看,中國是從外國的穩定中受益,部分西方國家當然是從別國的混亂中牟利。我建議中國應當加大對東南亞國家政治穩定的關注。
個人認為,東南亞不是大國競爭的緩衝地帶,而是成為了真正的前線。東南亞各國通過東盟這樣的區域平台達成一定共識。但應該看到,東盟成員國之間的經濟、文化尤其是宗教差異非常顯著。這其中,一些在地區和平穩定與經濟發展時期被掩蓋的矛盾,可能會被外部勢力挑撥起來。我認為這是東南亞各國未來發展的一個不確定性因素。相比俄烏衝突那種看得見的代理人熱戰,外部勢力在東南亞地區發動的是媒體戰、經濟戰與外交戰,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我建議中泰兩國應該加強媒體與智庫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說的直接一點,鑑於歐美媒體在東南亞國家政府與社會內部發動對華輿論戰的情況,有必要對一些國際非政府組織加強管理。中國網絡上也有句話,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歐美媒體、NGO在東南亞國家發動的輿論戰,對區域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可能造成巨大破壞。中國應該加強警惕。
問:您如何看待「中國式現代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啟示?
威倫·披差翁帕迪:我認為「政通人和」是中泰兩國在「一帶一路」十周年建設中取得的最大成就。西方以資本為衡量依據的現代化模式,雖然提出了民主、自由、人權、環保等等多重美化的概念,但其本質上仍是以資本為基石,強調經濟高速增長的利己模式,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就是極度利己主義的模式。從資本原始積累到經濟騰飛階段,伴隨着貿易保護主義、軍事霸權等等。這些都是發展中國家無法複製的。現代化是發達國家在努力維持的一個現狀,也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追求實現的目標。
此外,堅持和平發展,應該是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需要堅守的一個底線,而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地理上相近,文化上相通,以人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這與西方現代化的內核是完全不同的。自二戰結束後以來,東南亞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受到西方的影響比較深。特別是西方有計劃地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輸出,導致許多東盟國家普遍欽羨、模仿西方的現代化模式。但我認為這套模式如今已經過時了,隨着資源枯竭、產業升級的調整與改造,西方式現代化帶來的短暫繁榮,在東盟國家越來越難以維持下去。
與此同時,我們又難以尋找新的道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實際上給予東盟國家一個新的思路。特別是中老泰鐵路的運營實踐,讓東盟國家親身體驗到中國式現代化對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提供的便利,以及給民眾幸福感獲得感帶來的很大提升。這是東盟國家看得見、摸得着的中國式現代化。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