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越南擬聯手提高米價 糧食保護主義勢令問題惡化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泰國政府上周五(27日)表示,正與越南商討提升出口大米價格,以提升兩國在全球巿場的議價能力及增加農民收入。在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糧食供應更見緊張,各種主糧價格飆升,惟很多國家亦開始祭出「糧食保護主義」,限制出口及提價,恐怕令糧食問題更見告急。

泰國及越南分別為全球第二及第三大稻米出口商,共佔全球糙米產量約10%,及佔全球出口量約26%。兩國農業部門官員上周五在曼谷開會商討大米提價方案,泰國政府發言人於會後指出,米價在過去20年處於低水平,但生產成本卻節節上升,因此計劃提價。另一方面,基於泰銖疲軟,本月較早時更觸及五年最低點,帶動全球對於泰國農產品的需求上升。

疫情加上俄烏衝突導致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第三世界國家首當其衝。(AP)

越南官員暫未有回應會議內容。越南食品協會主席Nguyen Ngoc Nam則對路透社表示,越南的首要目標是維持自身的糧食安全,今年的大米出口量將會為600萬噸,比起去年減少24萬噸。他又表示,他們會6月將會與泰國方面召開更多關於大米生產的會議,但重申目標並非要操控米價。「會議目標是讓糧食生產可持續。目前全球糧價上漲,加價及操控米價都是不合時宜的做法。」

至於年產量達2100萬噸的全球大米最大出口國印度,其出口佔全球供應達四成,印度政府在上月宣布禁止小麥出口、限制蔗糖出口後,據指暫未不打算限制大米出口,當地大米庫存依然充足。有分析指,泰國及越南正等待印度限制大米出口。

俄烏所處的黑海農業帶為全球小麥的主要產地,惟戰事爆發導致大量小麥、玉米、葵花籽油等糧食滯留當地倉庫,估計現時有超過2000萬噸待出口的糧食無法從烏克蘭運出。小麥價格今年已大增六成,玉米價格亦上升約三成,令中東北非等依賴小麥、玉米、麵包作主糧的國家及地區,而出現糧食價格上漲問題,直接打擊民生。

隨着小麥及玉米的價格一路飆升,兩者較便宜替代品——稻米,需求亦因此上升。不少國家的政府都轉向採購大米作為儲備糧及動物飼料。雖然目前全球大米生產及庫存仍然充足,但研究機構The Rice Trader總裁Jeremy Zwinger警告,俄烏衝突同時導致肥料價格暴漲,隨着農民減少使用化肥,未來大米供應可能減少。

今年以來,小麥價格大升六成,各國陸續出台限制及禁止出口糧食政策。(AP)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糧食保護主義」的情緒已經開始蔓延,目前已實施糧食出產限制及禁令的國家已超過20個,包括俄羅斯、阿爾及利亞、印度、印尼、伊朗、土耳其、塞爾維亞、突尼斯、阿根廷、埃及等。這種骨牌效應除了開始突破區域性,還開始波及各類非主糧食品,馬來西亞早前亦宣布自6月起開始禁止雞隻出口,該國首相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 Yaakob)指出,該國每月出口約360萬隻鮮雞,以增加本地巿場供應,對抗持續上升的物價。而馬來西亞的雞隻出口禁令,預料將會影響到新加坡、泰國、汶萊、日本及香港等主要亞洲巿場。

馬來西亞經濟學家Nungsari Ahmad Radhi指,馬來西亞的雞隻及雞蛋產量足夠供應本國及新加坡巿場,但真正問題在於雞農成本上升。「真正的問題在於(雞隻)飼料100%依賴進口,而自普京的戰爭開始及各類報復性制裁實施後,這些飼料價格暴增了七成。」Nungsari說。雞隻飼料主要就是由大豆及玉米製造,烏克蘭戰增導致這兩大原料短缺,也變相使各類肉類生產成本增加,在長遠而言價格亦將維持高企。

正如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警告,俄烏衝突所導致的全球糧食危機恐怕長達數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各國政府消除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並促請各國不要囤積能源商品。糧食貿易以至糧食保護主義問題的影響已越見深刻及廣泛,除了導致部分落後國家的飢餓及糧食安全問題,亦將助長全球通貨膨脹,無一國家或地區可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