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應囤糧指控:中國沒有必要去國際市場囤積糧食

外交部回應囤糧指控:中國沒有必要去國際市場囤積糧食
撰文:李秀坤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5月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近期個別西方國家出現批評中國在國際市場囤積糧食的論調,他回應稱,中國完全有條件依靠自身力量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沒有必要去國際市場囤積糧食。

有記者在會上提問稱,近期個別西方國家出現批評中國在國際市場囤積糧食的論調,包括要求中國為全球糧食安全採取更多行動,詢問中方有何評論。

汪文斌回應稱,中國奉行的是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觀,到2021年,中國糧食產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中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沒有必要去國際市場囤積糧食。

汪文斌指,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實現了約佔世界四分之一的糧食產量,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本身就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

促發達國減少浪費食物

他又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方積極響應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倡議,向一些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中方為穩定世界糧食生產和供應作出的積極貢獻,中方還積極倡導糧食減損和減少浪費。

他稱不少發展中國家面臨糧食短缺,一碗分成兩碗吃;部份發達國家則暴殄天物,一碗吃一碗倒,發達國家每年食物浪費量接近撒哈拉以南非洲所產的食物的總和,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美國每年有30%至40%的食物被浪費,2018年食物浪費總量就達1.03億噸,價值1610億美元,「我們敦促有關國家減少不必要的食物浪費。」

聯合國研究:食物浪費若減半 可改善1.53億人營養不良問題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一份報告顯示,將食物浪費減少一半,可以減少影響氣候變暖的排放量,並消除全球1.53億人營養不良的問題。

法媒報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糧食機構周二(7月2日)發布一份聯合報告,提及上述資料。

據糧食及農業組織稱,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食物遭到損失或浪費。2021年至2023年間,由於水果和蔬菜極易腐爛且保質期相對較短,佔損失和浪費糧食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穀物,佔四分之一以上。

環境局在2013年為推廣惜食、減少廚餘而設計大嘥鬼。「眼闊肚窄」的造型,意指牠貪多卻吃不下,浪費食物,但已「改過自新」,用自己作為反面教材,推動惜食減廢、食物捐贈、廚餘收集和轉廢為能四個策略。(「惜食香港」網頁圖片)

報告稱,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中損失和浪費的食物數量減少一半,可能在2030年前將全球農業温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營養不良人數減少1.53 億。「這個目標……需要消費者和生產者雙方做出重大改變。」

糧農組織估計,到2030年,約有6億人將面臨飢餓。聯合國各國已承諾到2030年,將人均糧食浪費減少一半,作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部分,但目前還沒有制定減少生產供應鏈中糧食損失的全球目標。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