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未來具人口優勢 惟「白人太少」潛藏危機
中國內地推出三孩政策,欲激勵國民多生育,挽救未來社會老齡化趨勢,舉國網民雖議論紛紛,但真正會以「行動」配合國策的人恐怕不多。相比一眾競爭對手,美國人口憑着不算太低的生育以及引入移民,在未來30年相信具備一定的人口優勢。不過,美國人口種族比例屆時亦將有重大改變,隨着拉丁裔人口增長,白人人口比例此消彼長,這會帶來怎樣的社會問題?
首先,欲了解美國的基本人口優勢可參閱前文。
根據美國2020人口普查的統計數字,到2050年美國人口會比現時增加一億人,到超過四億人口。由2007年至2019年經歷過金融海嘯的10年,美國生育率跌至1.7,為歷來最低。儘管這個生育率仍未及人口更替所需的2.1水平,但環觀全球的已發展國家及人口大國,美國的生育率已可謂「低處未算低」。
比起俄羅斯、德國、日本,美國生育率高出五成,亦高於中國、意大利、新加坡、韓國、東歐等主要經濟體。30年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當時的人口比美國多,然而該國當受到低生育率、高死亡率困擾,預計總人口到2050年更大跌三成,美俄人口差距將會更加明顯。
同時,在過去數十年迅速起飛的東亞國家,人口紅利的優勢將日漸下降,在未來40年,東亞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佔三分一以上,聯合國數據估計,中國2050年的人口大約三成是60歲以上,反之美國佔比僅五分一,反映東亞社會老齡化問題遠比美國嚴重。
人口更替不順遂,恐怕是長遠為國家經濟及軍事力量埋下計時炸彈。雖然,美國人口外貌在未來數十年預期仍可「跑贏」主要國際對手,不過該國生育率亦正在走下坡,千禧世代及更年輕的Z世代傾向「少生」,依靠移民支撐美國人口增長節奏及勞動力,又會否帶來其他社會問題?這大概不難推測下去。
拉丁裔生育率 長年高於白人
假使美國移民及移民後裔比例持續增加,白人人口減少,仇外主義、種族政治等問題可能亦會滋長。過去數年,美國出現的極右白人至上主義,此起彼落的黑人平權運動、白人對於BLM的反撲,到疫情以來越演越烈的歧視亞裔現象,都已說明了美國社會種族撕裂的不安情緒。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數據,由1990至2010,拉丁裔及黑人女性的生育率皆高於白人女性。(見下圖)
目前,美國人口種族佔比之中白人人口佔六成,拉丁裔佔約18%,黑人或非裔則佔大約13%。而單計2020年美國逾360萬新嬰兒之中,約50%擁有白人母親,擁有黑人母親的約14%,母親為拉丁裔的則有23%。若按每一千名美國女性計算,白人適齡婦女的生育數目為53.2,黑人婦女為59,拉丁裔則為62.8,此生育率在過去兩年相若,反映出美國拉丁裔生育較多的小孩。
除了拉丁裔的生育率較高,基本拉丁美洲國家長期政局不穩,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因此拉美新移民更是源源不絕來美。過去十年美國新移民的數目約一百萬,當中接近三成為拉丁裔。而亞裔移民比例近年更超越拉丁裔,維持在30%以上,因此可以預視少數族裔總數未來勢必超越白人。
另一邊廂,按照美國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的數字預測,到2030年,白人人口比例將跌至55.8%,拉丁裔將增至21.1%,黑人及亞裔人口都會有顯著增長。最終,白人人口預計於2045年左右將跌至低於五成,而且可以預期的是拉丁裔將會是未來主力勞動人口,老年人口將以白人為主。到2060年,每四名美國人之中便有一人為拉丁裔。
社會上層資源仍被白人壟斷
人口種族結構改變,白人變成少數,除了可能衍生上述提到的種族矛盾、排外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崛起,長遠亦會影響就業問題及經濟結構,因為美國如今不論是政治、文化、社會還是經濟領域的上層資源,還是基本被白人所壟斷。
拉丁裔人口雖然在數目上勢頭強勁,但經濟上卻是相反。現時,全美國的拉丁裔人口僅三分二為美國出生公民,22%尚無公民資格。
難以上游的未來生力軍
雖然美國的就業巿場非常依賴這些以拉丁裔為主的零工勞動人口,但拉丁裔移民通常都是教育程度、人工偏低。布魯金斯學會數字顯示,只有22%美國拉丁裔屬於中產階級,拉丁裔的家庭收入中位數只有白人家庭約四分之三。2016年,拉丁裔家庭的總資產中位數更只有白人家庭的八分之一;拉丁裔貧窮的情況比白人高1.7倍。
作為美國的未來生力軍,拉丁裔所能獲的資源卻不成正比,資源短缺之下,難免導致跨代貧瘠、拉丁裔新生代或難以在社會階梯上流。目前,每五名拉丁裔小孩就有三個生於收入家庭,受到糧食不足困擾的為數不少。
未來數十年對於美國而言,不論是建立種族和諧的社會,還是穩定的就業及經濟結構,都尚存極大挑戰。美國欲守住這個所謂的「人口優勢」,讓拉丁裔、黑人等族裔得到經濟上的公義乃是必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