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30年的日本 何以仍揮不去低生育魔咒?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發布2020年人口數據,全國出生的嬰兒總數為840,832人,創歷史新低,較前年減少2.8%。此外,去年的結婚宗數亦下跌12%,同樣刷新戰後最少的紀錄。
面對疫情導致的經濟隱憂、封城令男女間見面和約會的次數減少,暫緩結緍或生育的日本人越來越多,短期內低生育率的情況恐會進一步惡化。走過30年低生育潮的日本,為何至今仍未走出「少子化」的困局?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日本經已面臨低生育率困擾,當局持續推出不同的政策措施希望鼓勵國民多生育,惟成效始終不彰。2005年,當地的生育率更跌至1.26的低谷,其後緩慢的回升,十年後回升至1.45水平,唯自2007年起,日本全國的總人口就不斷下降。遲婚、難以兼顧育兒和工作等因素,令當地的生育率無法擺脫「少子化」泥沼。

從最新的數據還可見,29歲以下女性較其他年齡層婦女的生育率顯著下降。總生育率下降至1.34,較前年低0.02,是連續第五年下跌,亦是自2007年以來最低水平。當局預測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數據有機會進一步下降。日本綜合研究所的高級主任研究員藤波匠估算:「2021年的(嬰兒)出生數很可能跌破80萬人」。

2021年日本嬰兒出生數目或跌破80萬,是否反映日本人越來越少生孩子的趨勢將會持續?(Getty)

許多學者早已指出,日本低生育率的主因是因為當地低迷的經濟影響到女性的生活。國家經濟長期陷入停滯,導致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勞動市場。然而,日本女性仍舊得擔起傳統打理家頭細務的角色,包括照顧子女、洗衣煮飯等。此一發展趨勢使得許多婦女的心態改變,不婚女性的比率達歷史新高。

曾任少子化特命大臣的前厚生勞動相柳澤伯夫認為,日本的少子化對策一直未能産生效果的原因,是東京政府只顧作中央統籌,卻忽略地方層面如何具體執行和落實政策,令相關政策無法充分開展。

柳澤伯夫認為,日本的少子化對策失敗在於忽略地方落實層面。(Getty)

另一個原因是,雖然年輕人是應對少子化問題的重要關鍵,惟日本政府並沒有出台任何措施為此一階層創造穩定的工作崗位。現時,估計有四成年輕人是非正規僱用的僱員,在就業不穩定的狀況下,無可避免影響或阻延了他們結婚和生育的決定。

如今,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接近三成人口超過65歲。日本人口在2017年達到1.28億的峰值,如今少子化對策長年沒有取得進展,估計今後人口只會持續減少,預計本世紀末將下降到不足5300萬。未來,鄉郊人口難免再下跌,更多地區會出現空置和荒廢。

日本老齡化問題經已很嚴重。(Getty)

「催生」不彰 寧「毛孩當孩子養」?

日本現時的育兒支援可說也是多方位,首先有育兒支援的立法,確立國家、企業組織、國民的義務和責任。育兒方面,具體的措施包括有社區育兒支援、延長託兒時間、完善幼兒醫療和健康支援、生育支援如免費產檢、育兒補助金、產假制度等。此外,還有減稅、兒童津貼和兒童學習支援等。

疫情下,日本寵物相關銷售卻大增。(Getty)

至於就業方面,政府要求企業保證重新僱用生孩的女性職員、增加育兒津貼、還有提供留職支薪的方案,讓女性職員可在育嬰假期間領取四成工資,還有促進男士參與育兒的方案,讓男性也可參與育兒工作,減低妨礙女性因生育而難以重投職場的因素。

可惜,上述的政策未有大大扭轉低生育的情況,如今一場新冠疫情還可能「幫倒忙」。越來越多的日本家庭飼養貓狗或特別的寵物。寵物的數目不斷上升,這或許多少反映日人少生、不生,以至「毛孩當孩子養」的趨勢。

日人近期有「毛孩當孩子養」的趨勢?(Getty)

現時,據日本寵物食品協會的數字,全國有約2000萬登記的貓狗,單計去年便增加了6萬隻。日本寵物食品公司Pet Planet高層Chris Dunn表示,自去年四月首次緊急狀態以來,當地寵物相關的需求便直線上升。他說:「去年銷售有顯著增幅,可以清楚看到更多日本人飼養寵物,而且他們很樂意花錢,為毛孩提供最好的食物。」

他認為,寵物銷售的上升,很大程度是因應疫情的原故。日本人多了時間留在家中,容易感到沉悶和孤獨,渴望要找到伴。

日本人除了貓狗,近年亦喜歡飼養特別或另類的寵物。(Getty)

由於飼養寵物的日本人許多都是中產人士,故很捨得花費,當地寵物店因此引入許多林林總總的商品,由雨衣到各式各樣的衣服、狗帶、頸圈、玩具、床等基本物,還有近年最受歡迎的產品是用於帶寵物去公園的「嬰兒車」。

Chris Dunn指出,日本近年亦多了人想飼養特別和另類的寵物,他說:「或許是出於競爭的心態,日本人不再滿足於擁有一隻狗,故他們開始購買非常昂貴的魚、稀有的爬蟲類或鳥類。」

日本政府冀AI助解決低生育問題。(Getty)

苦無對策 促生育靠AI「不求人」?

對抗「少子化」多年,日本政府似乎尚未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當局最近決定透過AI人工智能,為國民作婚姻配對,希望促進婚姻和組織家庭,從而提高該國不斷下降的出生率。

由今年開始,日本政府將向地方政府提供20億日元(約1.42億港元)的補貼,資助現有及新增的人工智能配對相親項目。目前,不少日本企業也有提供婚介服務,唯透過科技作更深入分析的卻不多,而且一般現有的智能系統功能有限,僅能考慮收入、年齡等簡單指標,而且只有完全匹配的情況才有結果,故目前效用並不大。

日本生育率長期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少生甚或不生的情況越趨普遍。(Getty)

日本媒體表示,當局的資金可以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引入更昂貴更先進的系統,可以分析興趣嗜好、價值觀等因素,為日本男女作出更好的配對。

不過,日本天普大學社會文化和醫學人類學家Sachiko Horiguchi認為,相比補貼人工智能婚配服務,政府其實還有更好的方法來提高出生率,例如是幫助低收入的年輕人。她指出,低收入水平與日本年輕人對婚姻和家庭失去興趣相關,她說:「如果他們本身對約會不感興趣,即使系統為他們配對也很可能沒有用。如果我們真的要依賴科技,讓AI來接管家務或育兒任務可能更有效。」

當局需更多支援日本在職女性,才有望解決低生育的情況。(Getty)

誠然,日本政府雖很早便展開少子化對策,唯在關鍵問題上卻不見應對措施。當地人早已明確指出,日本缺乏對在職母親的支持,社會強烈希望女性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所有的家務並撫養孩子。

政府近年雖鼓勵更多女性從事全職工作,但社會上的性別差距卻越來越大。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的性別平等報告中,日本在153個國家中排名第121位,比前一年下滑了11位。由此看來,與其用AI作婚配,當局未來應更積極改善性別平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