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花木蘭】評價滑鐵盧:「翻拍」成為電影工業雙面刃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花木蘭》日前終於上院線播映,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成為票房冠軍,在台灣居於亞軍但也開出票房紅盤,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大陸雖表現遠不及過去迪士尼的電影,卻也在首周開出1.65億人民幣票房。
《花木蘭》從選角到上映一路波折不斷,因主角劉亦菲的撐港警言論而引發的港台抵制風波,再到因為片末感謝電影拍攝地新疆政府相關機構而發起的第二波抵制,疫情下該上串流平台還是院線? 東西方元素視角如何在片中取得平衡,各種兩極勢力拉扯下的《花木蘭》,在出現廣大的爭議同時也創造巨大的流量。

「 比動畫版《花木蘭》差多了」、 「 為什麼刪掉木須龍的角色」、 「 還我李翔! 」一再延期地《花木蘭》再串流平台Disney+和院在線映後都引發廣大的討論。不免俗地,2020年真人版本的《花木蘭》被拿來與1998年的《花木蘭》比較,大幅更動的劇情、刪減人氣角色及經典歌曲,都成為觀眾詬病之處。

1998年迪士尼動畫《花木蘭》上映,成為迪士尼公主系列的中國公主。(迪士尼官網)

從迪士尼到荷里活,近年翻拍經典電影成為熱潮。比起開發新IP、啟動新劇本要面對的風險,已經有足夠知名度的舊電影再度翻拍就有基本的客群,更可以節省一波宣傳費,幾乎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但是改編原版電影通常也會面對原作的包袱,也因此翻拍作品的口碑時常落入兩極評價。

迪士尼的懷舊市場

回顧2010年,迪士尼與導演添布頓(Tim Burton)合作推出《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奠基在同名小說之上,但做了大幅度的改動,全球收穫10億美金的票房。即使導演本人不認為這是翻拍,但愛麗絲夢遊仙境這個家喻戶曉的IP仍舊吸引大量關注。

2014年《黑魔后:沉睡魔咒》上映,這部電影以1959年上映的動畫《睡公主》中的大反派黑魔女梅菲瑟為主角,重新詮釋這個經典童話故事,得到7億美金的票房,但譭譽各半,不過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黑魔后》也順利開拍了續集。

《美女與野獸》真人版同樣評價兩極,但全球票房成績亮眼。(劇照)

2015年開始,迪士尼開始陸續推出動畫改編的真人版電影,但情節不像《愛麗絲夢遊仙境》和《黑魔后》一樣有這麼大規模的更動。從《仙履奇緣》(2015)、《魔幻森林》(2016)、《美女與野獸》(2017)、《維尼與我》(2018)、《小飛象》(2019)、《阿拉丁》(2019)再到《獅子王》,迪士尼每每宣布翻拍、決定主角、都話題十足,但是成品往往譭譽參半。

關鍵之一在於,1900年代拍攝的童話放到現在社會,難免會被新時代的價值和觀念檢視。

當現代價值槓上原着

要多大程度的改編原着,又要注入多少屬於這個時代新的「政治正確」跟「價值觀」成為這些翻拍電影的重要功課。

真人版少了木須龍的角色是許多觀眾心中的一大遺憾。(迪士尼官網)

以迪士尼為例,此次上映的《花木蘭》裏就作了兩個重要的刪減。其一是刪除李翔這個男主角的角色,據《花木蘭》製片人Jason Reed表示,考慮到近期涉及美國#Metoo的事件發展,他們對這段指揮官和下屬的關係感到不舒服而且不適宜。於是李翔這個角色被一拆為二,一個是木蘭的指揮官只負責指導帶領木蘭,另一個則是木蘭同袍與她發展感情線,結果兩個角色都異常扁平。更慘地是,在李翔的嚴厲帶領下,木蘭和同袍從散漫的士兵轉變成為訓練有素的士兵這段也因此省略,導致木蘭和同袍的情感薄弱。

此外,剔除木須龍據傳也有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考量,因為龍在中國人心中理應是神聖的,而非插科打諢的角色。此舉雖說是顧及中國觀眾的觀感,但是動畫花木蘭裏,木須是推動劇情的重要關鍵,卻被如沒有表達能力只會在天空飛舞的鳳凰(象徵木蘭與家族間的連繫)取代,少了趣味性也使劇情難以連貫。

究竟要多大程度保留原着,又要多大的程度跟現在社會的價值觀和政治正確妥協調整呢? 2019年《小魚仙》公布主角由黑人女星荷莉貝利(Halle Bailey)擔任引來爭論,支持的網友認為是體現了種族平等但是反對派認為這無關乎歧視,而是動畫裏的小美人魚就是白皮膚紅頭髮的設定,反對的網友更在推特創造#NotmyAriel的標籤,期待能影響迪士尼的最終決定。這樣的情況當然不只發生在迪士尼,而是要翻拍過去大的IP時會面臨的問題,該年007的選角同樣也引發風波。

電影公司的如意算盤

在翻拍跟創新之間,不被前作所累卻又能創造新的思考一直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為什麼迪士尼仍舊要做呢? 或許答案很簡單,這其實是一項幾乎穩賺不賠的生意,新的IP難以保證成功,《魔雪奇緣》難以複製,翻拍可以節省宣傳費有基本盤更可以製造話題,是理想的投資商品。

真人版《阿拉丁》的歌曲和舞蹈精采,觀眾給出高評價。(《阿拉丁》劇照)

以2020的《花木蘭》為例,1998年動畫版再到2020年真人版,經過的22年剛好足夠讓一個孩子長成父母,帶着下一代再去電影院重温經典,把當初的感動傳給下一代,重新書寫新的記憶,更擴增了客群。而當電影的技術不斷地突破,用更高超的技術、華麗的畫面去訴說舊有的故事,翻拍有超乎想像的吸引力,雖然能超越原作的翻拍畢竟是少數。

翻拍創造的不只有票房。過去迪士尼電影裏的歌曲再次重現往往都是一大亮點。2019年的真人版《阿拉丁》打造出毫不遜於原版的音樂和華麗的歌舞備獲好評,許多經典歌曲注入新的元素而備獲好評,真人版搭配近年高漲的女權,更寫出新歌《Speechless》象徵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飾演茉莉公主的娜歐蜜史考特(Naomi Scott)更一唱成名。

當然,也並非每一個版本都能有如此出彩的表現,但翻唱的同時又在喚起對舊作的回憶,從每一個層面來看都是絕佳的投資。幾乎每一部迪士尼的真人版電影上映,都會在音樂串流平台看到舊有的歌曲或是翻唱的歌曲登上各大音樂串流平台,再賺一筆。對比此次《花木蘭》為了展現女孩上戰場的現實而割捨了歌曲,打動許多人心的《Reflection》成為配樂和片末,其實頗令人遺憾。

真人版的花木蘭有更多精采的武打場面卻少了歌舞。(《花木蘭》劇照)

回到探討翻拍本身,除了作為一個理想的投資商品。大量的翻拍對電影工業而言究竟是利還是弊呢? 有人批評這是電影工業不願意開發新的IP卻想保守賺錢的方法,會壓縮但新IP的投資數量和金額;但也有人認為,通過翻拍已有一定票房基礎的劇本去嘗試新的技術、新的電影技巧讓未來待開發的IP可以有前車之鑑,未嘗不是功德一件。

例如,在《獅子王》真獅版上映後,外界評論就提到,「這示範了3D的動物當主角時難以展現表情的問題,高度的擬真動物讓他們毫無情緒變化。」又,在真人版《花木蘭》上映後,揭露西方電影工業仍舊還沒準備好拍好一部以中國為背景電影的事實。

翻拍是電影工業的雙面刃,它看似帶着電影工業故步自封,但是其實也帶着電影工業前進,最重要的是從翻拍成績來看,可以從中理解,比起好的技術、高的畫質,感動人心的永遠是故事本身,失敗的翻拍作品是搞不清楚作品的內核價值而非技術上的不夠酷炫,從中檢討目前部分業者過度重視形式突破等問題,這才是最值得深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