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大米營養流失 將影響20億人健康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大米營養流失 將影響20億人健康
撰文:王燕婷
出版:更新:

美國《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周三(23日)發表一項研究報告,稱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導致大米中的營養成分流失。這一結果或將影響數十億以大米為主食的人。

來自中國及日本研究員於2010到2014年間,選取中國和日本的18種水稻品種作為研究對象,將二氧化碳上調至未來50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預估濃度,觀察水稻營養成分的變化。

他們在稻田中,將八角形的環狀結構安裝在水稻上方,它們可以控制是否釋放二氧化碳。最後收集並分析這些水稻的產物。

試驗結果發現,接觸高濃度二氧化碳的水稻,營養元素含量普遍下降,其中蛋白質含量下降10%,鐵下降5%,鋅下降8%。除此之外,維生素B1、B2、B5和B9的含量均發現平均下降30%,而維生素E反而上升。

過往亦有專家研究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導致農作物的營養元素含量降低的研究,但今次最新的研究則首次增加對維生素含量的觀察。來自美國農業部的論文共同作者切斯卡(Lewis Ziska)博士表示,B族維生素和其他營養元素含量的下降,可能與他們是否含氮元素有關。

而大米中營養元素的流失,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那些非常依賴大米的人群。或致兒童早期發育受到影響,以及加重包括瘧疾在內的疾病影響。

但科學家們亦發現某些品種水稻的營養水平,並沒有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而改變,研究人員說,可能會發現或開發一些隨着氣候變化而保持營養成分不變的水稻。

(衛報/紐約時報/新華社)

嘉道理農場|透過「農業優先區」邁向永續農業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2024年12月初政府正式詳細公布了農業優先區政策。我們對這一進展感到非常高興,相信也是很多農業界及其他關注本地農業人士所期待。然而,我們亦希望就有關政策,表達一些關注要點。

選址

在選址方面,我們歡迎政府提出劃定37個優質農區作為農業優先區,及推出支援措施,以積極保障農地農用,促進農業長遠發展。堅持這項政策,將有助釐清社會各界對土地使用的願景,確保優先區土地用於農業用途。

這37個農業優先區,是根據政府文件中所述的十項選擇標準選定的;這些標準對於維持農業運作和發展至關重要。為了確保農地寶貴資源的保護,有必要將這些標準制訂為關鍵績效指標(KPI),以進行長期監測,確保政策的發展方向正確。

十項篩選準則包括:農地總面積;具有一定面積的常耕地;土壤適合耕作;土地平坦程度;道路連接農地的情況;電力供應配套;灌溉供應配套;受棕地影響的程度;土地是否具生態價值;以及農地的分佈情況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近期的研究(《被遺忘的綠洲:擬建北部都會區內的高生態價值農地》,2023年)確認了最近提議的新發展區中某些農田區域具顯著生態價值,例如位於沙嶺西南的沙嶺濕地(由農田和魚塘組成的活躍農區) 以及大埔田/山雞乙。事實上,無論本地還是國際上,永續農業模式都已被應用並認可為一種有效的棲息地保護管理方法。然而,一些具有生態和農業重要性的農田,卻因位於新發展區內,而被排除於農業優先區之外。

我們倡議以綜合生態系統的方式,來保護農業優先區;通過擴大農業優先區覆蓋範圍,將所有符合標準的農田納入,包括打鼓嶺、上水、元朗、荃灣、梅窩和西貢等地方的農田,以優化保護效果。例如,荃灣川龍以優質西洋菜聞名,儘管它與新發展區規劃沒有衝突,卻仍被排除在農業優先區規劃之外。這是其中一個被遺忘的瑰寶,值得政府積極保護。

農業優先區以外的農田

此外,雖然我們相信在新政策下,農業優先區內的農田可以得到更好保護,但我們對優先區以外農田的未來,感到擔憂。

我們不贊同政策文件中所述的以下提案:「涉及位於『農業優先區』以外的農地作非農業用途的規劃申請,漁護署一般不會從農業角度提出反對意見。」我們認為這一做法將使所有農業優先區以外的農田,面臨直接風險。我們鄭重建議漁農自然護理署(AFCD)繼續以包含農業角度的方式審查所有涉及優質農地的土地使用規劃申請,以及鄰近農業優先區的申請(因為它們可能會對農業優先區構成影響),根據其個別情況進行考量。由於農田的活力和韌性,與其周圍環境生態完整性息息相關,AFCD也應積極留意鄰近農業優先區土地的使用情況。

都市農業

我們歡迎政府將都市農業納入在新發展區規劃的提案。將農業融入城市生活,將增強香港市民的福祉和城市的可持續性。然而,該提案未能考慮農地在糧食生產以外的多項價值。國際上,人們對於土壤耕作多元價值的認識正在迅速增長,包括支持心理健康、建立社區聯繫、綠化、蓄水、微氣候調節與改善、文化保護、生態服務、有機資源循環等等,這些都是以自然為本的方案,回應社會面臨的挑戰。保護農田,還有助於提高我們抵禦氣候影響的韌性。

無論是倡議都市農業的目標,以及在新發展區設計都市農場作為公共休憩空間,都應該致力擴大農田的多功能性。農業活動是連結人們、社會和自然環境的紐帶,培養社區韌性。這是多層式、水耕系統所無法取代的。

香港非常幸運地繼承這珍貴的自然和農業資源,這些資源將我們與過去連結,滿足我們當前的需求,並保護我們的未來。一旦農地及其支持的生態系統,因短視利益而被損毀,要恢復其原來農業價值將極為困難,甚至不可能。我們促請政府抓緊機會,透過北部都會區及其他新發展區的發展,向世界展示一個有遠見的永續香港故事,造福當前和未來的世代。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佔地148公頃,是位於大埔市附近的主題植物園,供遊人參觀及欣賞。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