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精選】傳統壽衣:從死後裝身宜忌看中國文化?
生前死後,我們總想一樣漂亮體面,因此祭祀禮儀之中,也有為先人裝身化妝一環。但為先人「做styling」不能一味靠靚,還得顧及傳統文化的忌諱與意頭。透過壽衣的宜忌,我們大概也能摸得出中國人有關生死、階級和性別的文化脈絡。
傳統中國藝術注重「禮樂一體、詩畫同源」,故而各式禮儀均滲入不同的傳統中國藝術,以明顯的文化圖騰和象徵示人,葬禮祭祀更是明顯的例子。今回《一物》專訪禮儀顧問公司梁津煥記主理人梁家強先生,為我們解構壽衣的忌諱,以及當中的藝術與文化意義。
O - object a
L - 梁家強
O:穿壽衣有什麼限制嗎?
L:先人死時超過60歲,有兒女有孫子才能穿壽衣,代表有福有壽,賢孝兒孫滿堂。不過此歲數,或死時單身則不能穿壽衣。譬如「孤太」(單身的女先人)入殮只能穿普通長衫旗袍,男先人則以中山裝或西裝代替。而男女先人穿壽衣的數目亦不一樣,男先人最少穿六件(長衫馬褂、單衫單褲、內衣內褲),女先人最少穿七件(夾褂褶裙、女袍、單衫單褲、內衣內褲)。
看來壽衣其實是階級標籤,明確表現中國傳統社會對「成功人士」的定義,以成家立室、散葉開枝為有福氣的標準,注重家庭和血脈關係。壽衣單雙數的區別亦證明中國人着重男女有別,與女人「擺大壽」一定要「出一」(即只能在虛數大一歲的年份才能大排筵席,「齊頭」大壽男人才可以擺,如男人擺六十歲大壽,女人擺六十一)一樣道理。
O:訂造壽衣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L:通常我們會跟客人講一句口訣:「闊袍大袖冚過手」,意思是壽衣一定要寬鬆,代表後人不用「勒緊褲頭」;亦有説法指,如果先人入殮時雙手露出,子孫將來會做乞丐,靠着雙手到處討飯。但最重要的是,先人死後遺體僵硬不能屈曲四肢,更甚者有些遺體會腫脹發大,因此壽衣的寬鬆剪裁其實是方便禮儀師傅為先人更衣。壽衣設計不能有袋,忌諱「帶走後代」的諧音,也避免生人的錢財或福氣被先人袋走帶到陰間。
曾看過一篇文章分析先人和遊魂野鬼的分別,指前者會保佑擁有血緣關係的子孫,為他們積陰德存福蔭,因而被後人供奉上神主檯;後者不僅無親無故,更會為佔你便宜而糾纏不清,故此中國人對無主孤魂既恨且怕。這種看待鬼神的心態不僅完全表現出中國人親疏有別的文化陋習,更顯得在世後人的自私——所謂「祭之以禮」,殯葬禮儀本就是後人對前輩先人的尊重和心意,怎麼又在儀式中向他們討福氣的訊息?
O:壽衣上的花紋有什麼特別之處?
L:傳統壽衣綢緞上的印花和壽衣上的刺繡都圍繞「福祿壽」等意頭,一般多為「長壽」、「圓壽」等中國字紋飾,或一些代表吉祥的動物,如蝠鼠(即蝙蝠,取諧音福)、鹿(取諧音祿,即財富、俸祿之意)、仙鶴和松樹(即長壽之意)等。傳説中的瑞獸如五爪金龍、鳳凰等也是常見的壽衣圖案,象徵顯赫身世。
O:會不會有人生前先買壽衣?
L:會的,除了想為自己葬禮做主的老人家,也會有些討個意頭的生人買壽衣。所謂「天增歲月人添壽」,「天增歲月」意思是的一年中多出來的閏月,這個時間就會特別多人先行添置壽衣,以求多福多壽的意思。題外話,以前更會有人在家中吊高棺木,代表升官發財的好意頭。
文字和文化的關係是其中一個讓中國風俗和迷信有趣的原因,全因中國人特別擅長透過諧音賦予動植物不同意義,將自然融入自身文化和藝術意境之中,不失為一個值得現代人學習的傳統,也展現了中文作為一種語言的美感和幽默。
O:壽衣中的長衫馬褂與中國婚嫁的馬褂有分別嗎?
L:其實兩者款式、剪裁、設計都幾乎一樣,我們店的壽衣也是由傳統馬褂師傅為我們造的!只是礙於他們也有做生人衣服,避免客人忌諱,我們也不能公開他們的資料。壽衣其實非常講究,一般訂造時間由四天到一個月不等。衣服上的刺繡全以人手縫製,壽衣上的印花圖案亦必須對齊,落貼邊和領托等縫紉細節更要細心做好,才算上品。分別就正如如上述所説,壽衣必須寬鬆才能方便禮儀師傅,而婚嫁馬褂則比較修身,更顯新娘的婀娜。
常說服飾展現文化,除了因為它們能夠記錄傳統工藝之外,其實更是因為服飾擁有特別的意義,以區分不同種類、階層、年齡的人(或先人)。常說百無禁忌,但即使剪裁、造工和款式同出一源,我們絕對不會把壽衣當裙褂穿,因為服飾背後象徵的忌諱早已植根文化之中,影響我們如何看衣服;正如我們會把西裝當成正裝、T恤牛仔褲當作休閒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