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設計師與舞者的靈感互補

撰文:陳樂兒
出版:更新:

創作是需要從不同事物去吸收養份,再灌溉出成熟的作品。我們談時裝,也不能只停留在「衣服」的層面上。

Juby Chiu與參加者分享她的經歷與舞蹈服裝的關係。

不同範疇的藝術都是創作與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而創作也不可能只限於一種範疇,台灣時裝設計師Juby Chiu近年就一直探索時裝設計與舞蹈的創作紐帶。她曾經游走於不同時裝騷與天橋表演之間,卻因為一場糖尿病改變了她的設計軌跡,開始思考設計與社會的關係。機緣巧合下,她開始接觸現代舞蹈,更以自己的專業去融入到舞蹈創作之中。上月底,她就來到香港與CCDC舞蹈中心合辦工作坊來探索以舊衣改造成舞蹈服的可能性。

用針線在衣服上跳舞

參加者Frankie分享了一個經驗:曾經有一場演出,服裝師要求她穿上吊帶服來跳舞來配合舞蹈的視覺效果,但自己試穿後卻發現舞動時吊帶一直耷下來,限制了自己的肢體動作,沒法好好跳舞,但她與服裝師爭持後仍需穿着吊帶服表演。

這反映出時裝與舞蹈服裝的設計思維模式其實大有不同,前者可以說是天馬行空,設計師盡情把個人想法表達出來,但後者講求與舞者與舞蹈氛圍的配合,是一個溝通與理解的過程。很多時候,沒有舞蹈經驗的服裝設計師未必能與舞者的需要相互契合。Juby接觸舞蹈後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舞衣如果只是用來譁眾取寵而無法與舞者結合,就不過是蔽體的纖維,而一件適合的舞衣應該是可以順應着舞者的身體來協助他們表達自己。但又有多少服裝師同時擁有舞蹈經驗?許多小型舞團或獨立舞者也不一定有預自聘請服裝師,所以她不但為舞者創作服裝,也主動到不同社群駐村來教導舞者如何製作出適合自己的服裝。

舞蹈跟服裝其實是一個身體跟空間的關係。當舞者在舞動肢體時,會更知道其實當人在運動的時候需要用到什麼樣的衣服。
Juby Chiu

舞者就是自己最好的服裝師

Juby在接觸舞蹈後有嘗試過不同的服裝創作方式,例如在舞蹈表演時她在旁即興創作服裝,或直接為舞團製作演出服等。很多舞團都預算有限,尤其能花在服裝上的支出不多,並不是什麼大製作,而且一套服裝可能只適用於一套舞蹈,舞衣變成了一次性的用品。因此,Juby也樂於以舊衣來製作舞蹈服裝,最大化地利用現有布料,不但減少浪費,也是考驗自己或舞者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在這次工作坊中,她亦要求參加者帶來自己的舊衣來進行改造。

參加者帶來了自己的舊衣,Juby便為他們構思如何再造成舞衣。

舞衣與舞者肌膚交貼之時也是一種交流,Juby並非即時就能構思出適合舞者的舞衣,所以她在教導舞者動手改造服裝之前,也來了一場啟發彼此靈感的互動。她首先以三種「感受」來讓舞者即興創作一段舞蹈,分別是視覺(Juby剛從雲南買回來的明信片)、聽覺(她第一次看到螢火蟲時錄的聲音)和文字感覺(她在北京買的韓寒《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參加者表演過後,她才從他們帶來的舊衣中選出適合的衣物來一起拼、貼、撕、縫。工作坊中,其實參加者都是自己親自動手去改造,Juby只是作為一個啟蒙及指導者的角色。最後,參加者更穿上自己改造的服裝來重新演繹該段舞蹈。Juby形容:「服裝設計師一定要考慮商業元素,但舞者他們創作服裝可以很純粹。」這個過程不只是單純的舊衣改造,更是讓舞者們去慢慢認識自己的肢體語言與衣服間的關係。

+3

攝錄、撰文:陳樂兒

攝影:Jimmy Kung

剪輯:Charlie、Scarlett、Katy

場地:CCDC舞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