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仔】曾月入7萬的覺悟:搵錢比同齡人多,卻仍在食物鏈底層

撰文:盧君朗
出版:更新:

Jimmy在銀行任職近7年,以前做客戶經理(RM)帶給他金錢和虛榮感。25歲,他的月入已比同齡朋友多出一倍;可是,風光背後卻是跑數的壓力,缺乏Work Life Balance的生活形態,以及各種法律風險和道德抉擇。
大半年前,他毅然辭去RM職位,轉到後勤部門工作。雖然收入減少,但他自覺生活比以前快樂:「起碼現在收工就真係收工,不用再想追數的事情。」他淡然地笑說。

以前,一套西裝,對Jimmy來說,就等於專業、醒目、靚仔。因此,穿西裝上班,可說是他的願景(盧君朗攝)

曾以「著西裝返工」為理想

Jimmy回想當初為何選擇做銀行,竟然源於他小時候的一個無聊夢想。學生時代的Jimmy,沒有什麼宏大的志願,不管是當空少,還是普通文員也好,心想只要能穿上一身整齊的西裝上班每天過得帥氣,像個專業人士就夠。可是,這樣單純的願望,卻讓他被同儕嘲笑。他還記得有朋友半開玩笑地揶揄他,將來絕對不會當上什麼專業人士:「他笑我讀副學士,第日人工低,好慘。這句說話我記到現在。」

最後,他當然沒有當上空少,卻誤打誤撞進了銀行工作。頭一年,他做櫃檯服務員,沒得穿西裝,只能穿制服,收入只得$13000左右。重複且枯燥的工作,讓他一年後堅決轉職做RM,負責推銷投資和保險產品等。「我簡直是一塊泥膠,哪個崗位缺人我都不介意去做。」對這份工,他沒多想,他根本不介意自己從事什麼工作,而至少這一刻,他終於可以穿上西裝上班。

從幫人數銀紙,做到月薪6、7萬,幫自己數銀紙,Jimmy以前會看不起低薪者,覺得他們「搵唔到錢、唔夠叻」(視覺中國)

25歲 高峰月入六、七萬:對眼生到上額頭

當上RM後,他每天早上站在鏡子前悉心打扮,以充滿自信的「專業人士」姿態踏出門口。「初時我會多買幾條領呔、襯衫;大熱天時也堅持全套西裝返工。」他笑說。可是,RM的工作,並不如他想像般專業。牌照易考、不講學歷:「老實說,只要跑到數,中五、中七畢業都做到喇。」

健談、外向的他,自問適合做RM,很多朋友亦認同他有潛質在這一行發展。Jimmy慢慢學懂了,在這一行若要成功,必需與客人不斷交流,知道對方職業、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等等細節,再為他們度身訂造適合的方案。例如,客人透露自己原來是一個要照顧單親母親的人,他才會知道他需要保險,而不是投資服務。「與客人傾談的過程,是需要交心,他們覺得你值得相信,才會坦誠道出自己的處境。其實我好享受這部份。當我有20個客,20個都做不同職業時,我就會知道20個職業的面貌。」Jimmy對待客人的方式,說不上推心置腹,但他多番強調,是「擺個心出來識朋友」,他從未覺得自己利用了客人的信任。在Jimmy心中,識朋友大概遠比跑到數快樂。奈何,生意歸生意,他始終要顧及業績,仍然少不免要向客人埋手:「我覺得一半一半吧,有一半是為了跑數;另一半是真的為了認識他們。」透過這種方式,他在推銷過程中事半功倍,漸漸站在行內穩了陣腳。

Jimmy曾經想像自己將近退休時,月入會是三萬元左右;當年他25歲,月入四萬起、到六、七萬不等。他形容自己當時揮霍無度,即使月入六、七萬,仍然可以月月清:「我知道自己下個月又搵得返,洗多啲都無所謂。」與朋友、舊同學,甚至長輩吃飯,自己付最大份錢;到蘭桂坊高級酒吧,一晚動輒花上數萬元消遣。為的,就是旁人豔羨的目光,以及「Jimmy做到嘢、叻仔,搵咁多錢」的讚美。這些目光、說話帶來的虛榮感,往往令他自感優越、高人一等,亦令他趾高氣揚:「現在回想,當時雙眼生到上額頭。有些朋友月入不及我一半,當然也包括曾經揶揄我那位朋友。那時候覺得錢就是一切,會覺得別人賺錢賺得少,就看不起他。」現在說着,他也有點愧疚,覺得以前太幼稚。不過將心比己,當有一日吐氣揚眉,有一定的成就時,又有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有那麼一點點的自傲?

現在回想,卻發現原來自己即使搵錢比同齡人多,卻仍是銀行業的食物鏈底層。被人踩在腳下,交唔到數就要不斷打電話,「交唔到數就交電話錄音」(視覺中國)

面對交數壓力 遇態度惡劣客人:原來我並非高人一等

Jimmy業績穩定、與不少客戶關係良好。「客戶去旅行會買手信給我,有的會轉介很多親友來找我、甚至平日空閒時,會特地來銀行與我聊天等等。」

然而,穩定不代表不用追數;上司要求亦會隨之增加,他也經常為交數而煞費思量,那兩年,他的生活只有工作。「試過去旅行途中,就開始不斷計劃回港後要交什麼數,沒有一點放假出遊的感覺。」當業績出現危機,不到數時,要每天打電話找新客戶,沒有數交,就交出電話錄音,給上司確認自己有工作。他皺着眉憶述:「每天近四點,發現只打了兩通電話,能找的人都找過了,放工後又想着明天要打哪十通電話,完全不是放工,好痛苦。」兩年以來,Jimmy發現自己適合做RM,卻毫不享受工作的過程。

每天面對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數字,Jimmy開始對金錢感到麻木。加上他總是遇上些麻煩的客人,尤其是那些所謂的香港政商界名人:「那些人教我知道,自己原來並非高人一等。他們囂張,當我狗般呼之則來,揮之則去。試過有客人遲找卡數被罰錢,他竟粗聲粗氣地罵我,為何不提他遲找卡數會被罰錢,彷彿本來就是我的錯一樣。」跟這些「上流人士」相處的日子,除了讓他失去尊嚴,也讓他清楚知道自己與他們之間懸殊的身份差別,對比那些富豪,他的四、五萬月入根本不值一提。他的所有財富,原來就是靠啄食他們資產遺落的碎屑而來。

種種原因加起來,令他再次起了轉工的念頭:「總不能一直拼搏到50歲,大部份RM後來都會轉做Backoffice,我只是比其他人早了幾年退下來。」

如今,Jimmy轉職後勤,月入連以前一半也沒有、沒有佣金、不再跑數,只負責後勤的工作,彼此不再有深入交流。這工作聽起來了無生趣、沒有挑戰性,像等退休的職位。或許你會問:「這個職位,適合一個正值壯年,有能力賺多一倍錢的年青人嗎?」在工作中經歷成長的他沉思片刻,回答道:「我以前搵得多,又點?放工唔係放工、放假唔係放假。現在起碼Work Life Balance,我要求好簡單,每天早上起床,不會立刻想請假射波,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