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中央放生滴滴螞蟻 是強監管落幕 還是救經濟權宜之計|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外媒報道,中央有可能放生對兩家科網公司的打壓,一是結束對網約車巨頭滴滴長達一年的網絡安全審查,二是重啟螞蟻集團的滬港上市計劃。這兩宗標桿性事件重創了外資投資中國的信心,迄今官方對傳聞仍未予以證實,但市場初步反應正面,上周恒生科指偷步升一成,反映中概股走勢的納斯達克金龍指數升6.4%。

過去一年多,中國當局打著「反壟斷」及「遏止資本無序擴張」兩面大旗,對內地幾乎所有產業實施全方位的強監管政策,加上清零政策進行大範圍封禁,4月至5月間經濟出現斷崖式崩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5月底急急召開穩經濟大盤的會議,但踏入6月,復工復產效果並未彰顯,立場親華的中國歐盟商會主席Joerg Wuttke亦按捺不住,揚言清零政策削弱投資中國的吸引力,並稱「世界不會等中國收拾完爛攤子」。剛巧這時傳出中央有意放寬對平台經濟的打壓,救亡經濟的用意非常明顯。

如果形容打壓科網平台是一場完美的監管風暴,那麼滴滴及螞蟻兩宗事件便是這場十級風暴的風眼。其中,滴滴被迫退市在華爾街留下中國政府沒尊重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的壞印象。

表面上,科網巨頭似乎見到黑暗隧道盡頭的一絲曙光,但投資者不要過度興奮。即使官方證實真的結束對滴滴的網絡安全審查,但認為這是強監管政策的落幕,便大大低估了投資風險。事實上,監管當局在執行政策的過程有太多問號,需要有合理解釋,否則令人感覺是不同政治勢力為挽救經濟而暫時作出的妥協,一旦經濟有所復甦,監管政策隨時逆轉。

科網巨頭似乎見到黑暗隧道盡頭的一絲曙光,但投資風險仍未消散。(美聯社)

網信辦未清晰交代滴滴違規細節

讓我們重溫滴滴金融慘案的來龍去脈,來推測肇禍原因。2021年滴滴趕在中國共產黨誕辰紀念日(7月1日)的前一天以每股14美元火速上市,估值730億美元,首日股價曾高見18.01美元。據了解,滴滴籌劃上市時已獲當局溫馨提示,但仍貿然闖關,結果惹來高層震怒。

7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率先向滴滴發炮,警告其應用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但如何違法違規,又收集了那些不應收集的用戶信息,網信辦沒有交代,讓投資者對其他同樣收集大數據的科網平台有戒心。

大家若從赴港上市的公司的招股文件中,對網絡安全風險通常有以下描述:「由於《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為新近頒佈,因而尚不確定政府主管部門實際將如何詮釋《辦法》的條款,尤其是涉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簡言之,市場充斥對網絡安全的問號。網信辦於去年11月14日頒布《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由於條例草案有太多執行上盲點,對於掌握100萬用戶的海量資訊而赴海外上市(不包括香港)的科網公司根本無所適從,條例草案迄今尚未生效,實施條款及預期生效日期仍面臨重大不確定性。

涉及滴滴出行的一些謎團很可能在網信辦結束審查後都不會有所交代。(AP)

網安法剝奪科企變現大數據能力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網絡安全變成一個非常複雜的敏感議題,若然維護網絡安全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遇上任何災難或遭到攻擊時,網絡都能夠有序運作,情況一如金融、國防、能源等範疇安全,那麼目前網絡安全法的要求便有些矯枉過正,對數據分級保護機制亦欠缺清晰界定,而且剝奪了科網企業變現大數據商業價值的功能,削弱科技股的估值。

就以滴滴為例,任何被動收集的數據都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的風險,如何界定應該收集那些數據,又不應收集那些數據是一大難題,結果公司自然只收集沒有價值的基本數據。

隨着當局去年7月重拳狙擊滴滴後,投資者如夢初醒,大手拋貨,公司股價如江河日下,最低見1.37美元,市值較上市時蒸發最多660億美元,本周因受放生滴滴的傳聞刺激,股價於周初造好,但後勁不繼,至上周五收報2.29美元,全周僅升24%。

放生滴滴的報道是其5月23日的股東會表決通過退市之後傳出,令人不禁要問第一個問題:退市紐交所是結束對滴滴的網絡安全審查的先決條件嗎?若然屬實,那麼第二個問題便是:那些原因導致滴滴要先退市才能將其放生?究竟滴滴赴美上市計劃夭折是個別事件,還是今後中概股赴美上市都會遭遇同樣刁難?第三個問題是:在滴滴通過網絡安全審查後,公司能否重新在美上市,這些謎團很可能在網信辦結束審查後都不會有所交代。

處理螞蟻事件沒有滴滴般複雜,主要原因是螞蟻還未完成滬港同步上市便已遭剎停,對一手市場確實造成混亂,但未影響二手市場。監管當局剎停螞蟻上市,是招股書沒有適當披露監管政策的風險,螞蟻其後被納入與金融機構同樣的監管尺度,某程度而言是做了對的事,只是做得太遲。

螞蟻委任港交所主席史美倫為其獨董,被視為利好消息之一。(資料圖片﹚

港交所主席史美倫獲委螞蟻獨董

近日《路透社》獨家披露,中央已批准螞蟻重啟上市計劃,有關消息未經證實,但從公司委任港交所主席史美倫為其獨董,若最難翻身的滴滴都敗部復活,批准螞蟻重啟不是沒可能發生。

螞蟻屬於阿里巴巴的關連企業,2020年10月上市時估值曾高達3,150億美元,刺激阿里港股股價曾攀升至300港元高位,相信螞蟻如今估值只能達100億至200億美元間,對姊妹機構阿里股價利好有限。

對於放寛監管是否意味可以撈底科技股?彭博任淑莉(Shuli Ren)的評論員文章提供一個悲觀的看法。她認為中國政府作出妥協,只是為了確保今年底召開的中共二十大前經濟順暢運行,政府對科技公司的負面看法,從反壟斷到數據安全,都沒有改變,這意味科技巨頭的商業模式仍然非常脆弱。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