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三哥憶分家 眼濕濕:是我招五弟合夥,結果……

撰文:吳美茸
出版:更新:

譚仔三哥米線靠「辣」在香港遍地開花,老闆三哥的人生故事,也跟他的米線一樣又酸又辣。

三哥譚澤群現年58歲,出身於湖南,1960年僅兩歲就跟隨父母從廣州南下香港。長大後,繼承祖父輩冶金手藝,打算可以餬口過日子,但亦敵不過時代的變遷,「家族傳承古老行業,但它的生存價值不高,屬於下游行業,加上廠家又北移,只好『焗住』轉行。」

首間「譚仔」位於長沙灣永隆街(已結業),三哥笑言得「兩間廁所咁大」。(吳鍾坤攝)

當時三哥已經37歲,被迫轉行,為了養活妻兒,曾當過的士司機,最終決定用自己的興趣烹飪來創業。1995年,三哥把辛苦存下8萬元,與六弟譚澤強在荃灣福來邨開設譚仔記茶餐廳,結果慘烈,「條街超過10間餐館,我正好夾在中間,原來我自己根本唔識經營,我自己想像中,在家中煮得一手好餸,同拿出來賣是兩碼子事,做到一塌糊塗,真是『大連買隻鑊』!」創業夢僅維持了數月便草草結束。

之後兩兄弟在街上看到一間米線舖,六弟靈機一觸:「這種米線將來會成為香港粉麵的主流。」當時全港只有一兩間店舖供應米線,「我們兩兄弟好夠『薑』,不怕死。」三哥道。1996年,兩人在長沙灣永隆街1號開設首間「譚仔雲南米線」。20年過去,靠米線打出一片天,三哥很謙虛稱:「我們不是什麼好材料,坐言起行話做就做。當初只是想餬口,從來都不是高瞻遠矚。」

現在譚仔三哥已擁51間分店,最大挫敗並非金融海嘯或沙士,他痛心的是2008年與五弟譚澤均「分家」,對分12間「譚仔」店。事隔8年,說起來還是「眼濕濕」,拆伙是最難熬,「是我招他  (五弟)進來,結果理念不同便拆伙。」

本是同根生,最後變出「雙生兒」,「譚仔」和「譚仔三哥」在食客之中經歷了一個含混不清的過程。為與之區分,三哥先從招牌的顏色下手,將綠色轉為紅色,並加上三哥「嘜頭」,每年廣告宣傳花近百萬元,「要弄清楚誰是真神、誰是假鬼,都花了我們不少錢!」。他笑稱,現時主力中央工場工作,做實際事,「研發是不可以停止,千帆過盡,你就輸了!不一定要推陳,但一定要出新,坦白說我都是人家餐廳的客人,都會貪新厭舊,吃來吃去都是這些,也有討厭的時候。」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