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專訪】股價爆升有玄機 高層親解兩大發展策略
內地電動車界一哥「比亞迪」﹙1211﹚的股價在過去一個多月急升逾5成,由9月初的47元升至近日73元水平,投行摩通更將其目標價由70元大幅上調至100元!
股價大升當然事出有因,除了因為大市暢旺,北水熱炒之外,比亞迪還有什麼能耐?集團品牌及公關處副總經理李雲飛接受《香港01》專訪時,便解構了比亞迪未來在電動車領域上如何雙線並行,謀求成為未來電動車時代的大贏家。
剛過去的9月,中國電動車行業傳來不少重要消息。一來工信部透露正研究制定全面淘汰柴油和汽油車的時間表,二來逼使傳統車企補貼新能源車企的「雙積分制」終於出台。中國政府已制定目標,到2025年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要佔到汽車銷售總量的至少五分之一;再加上,英、法等國也相繼宣布,將從2040年開始禁止銷售新的汽油和柴油動力汽車,意味電動車時代不再是空談。
比亞迪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6萬輛,按年大升69.8%之餘,更蟬聯全球第一。如此高速行車,未來又如何保持增長勢頭?
戰線一、「哪裏有市場、就往哪裏走」
為找尋下一波增長動力,比亞迪近日率先提出了「哪裏有市場、就往哪裏走」的策略,由過去主攻內地一、二線城市,陸續擴展至三、四線城市,預計明年開始力推出10萬元以下的廉價車款。
「哪裏有市場、就往哪裏走」聽起來合理不過,背後邏輯又是如何?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副總經理李雲飛解釋,過去中國電動市場屬「政策市」,新能源汽車集中在限購或補貼政策的一線城市,但這個格局正在變化,新能源汽車的戰線最終會擴展到沒有任何補貼政策的城市,全方位地搶去更多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中國去年汽車銷量大概有2,700萬輛,當中98%都是燃油車,如何將電動車佔比加大,逐漸取代燃油車,是所有電動車企業為之奮鬥的目標。」李雲飛說。
他解釋,三、四線城市的車主活動範圍較小,而且許多都不是住在高層,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更適合他們。「只要花數千元安裝充電樁,每晚充電約5小時,就足夠每天行駛100公里以內,對住在小城市的車主來說完全夠用,即使是混合動力車,也不用『燒油』。」
目前,比亞迪在全國200多個三四線城市都已經有銷售網點,可以快速將比亞迪電動車打入這些市場,李雲飛透露比亞迪今年推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SUV「宋DM」有4成的銷售是在完全沒有補貼的城市,他認為隨着電動車在「北上廣深」等城市日漸普及,有了品牌效應,會令不少二三線城市的人在買車時考慮試用電動車,做他們城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戰線二、公共交通打入國外市場
除了內地三、四線城市,國外市場可謂比亞迪另一條戰線,這方面的突破口則在於公共交通工具。早於2010年11月,在深圳召開的第25屆世界電動車大會上,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首次提出了「城市公交電動化」,時至今日比亞迪的電動巴士及的士已在美國、日本、英國、巴西、荷蘭、澳大利亞等全球逾5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0個城市成功運營。
李雲飛形容,2016年起,比亞迪的公共交通業務迎來爆發期,愈來愈多客人主動跟他們下幾十輛、甚至100輛以上的大訂單,包括今年7月,美國洛杉磯郡大都會交通局﹙LA Metro﹚宣布向比亞迪一次性採購60台純電動大巴,金額達4,496萬美元,創下美國史上單筆最大的純電動大巴訂單。「現在海外公共交通競投,只要我們申請,基本上是逢單必勝!」李雲飛自豪地說。
比亞迪訂下以公共交通打開國外市場,走B2B﹙面向企業及政府客﹚的戰略,理由是如果要在海外大規模開發市場,往往須在當地建廠,作本土化生產,而建廠生產電動巴士和電動的士的投資要比生產電動車平得多,可以相差十多倍。「我們現在還不具備資源和產能,在全球同步發展電動車業務,海外電動車市場我們遲早要去發展,但未有一個非常準確的時間表。」李雲飛說。
望港人重新認識比亞迪
比亞迪電動的士2013年也曾高調殺入香港市場,但剛試行一個月,位於何文田的一部快速充電器便發生充電爆炸事故,當時部分網民甚至譏笑比亞迪電動的士為「會爆炸的電動車」,誰想到事隔數年,比亞迪的產品已打進歐美等地市場。
對此,李雲飛表示,任何品牌的建立都有一個過程,在用戶日常接觸某產品或品牌時,可能因此而令品牌形象有上有落,他只希望隨著香港人更多接觸比亞迪產品,例如去到英國或其他旅行,見到很多地方都在用比亞迪的士或巴士,重新認識比亞迪這品牌。他稱,現時比亞迪在海外的初步佈局已經完成,在北美地區和南美的巴西分別設有工廠,加上歐洲的三個工廠,料足夠維持未來好一段時間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約155.6億元,按年增長約2.1%,佔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增至35.5%,已成為集團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李雲飛預言,隨着比亞迪電動車的價格下降,較性能較差的燃油車貴不了多少,加上愈來愈多人接觸到比亞迪的電動車,看到身邊的人駕駛電動車,自己都會嘗試並愛上電動車。「開電動車會上癮的!」李雲飛在訪問中不只一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