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專訪】兩招抵抗「補貼退坡」 公司揚言︰不再靠天吃飯
中國電動車市場一日千里,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插電式混能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市場。有此成績,國策扶持居功至偉。不過,隨着電動車的補貼逐漸「退坡」,包括比亞迪﹙1211﹚在內的中國電動車廠將如何迎接「後補貼時代」?
政府車價補貼 2020年結束
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展「神速」,多得中央政府推行多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計劃,其中一線城市的電動車補貼一度佔汽車售價高達4成,遠高於其他國家平均補貼10%至15%的水平。內地電動車銷量增長,與補貼關係密切。
不過,政策「及時雨」終有完結的一天。2016年底內地四部委﹙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及發改委﹚推出的新能源車補貼新政,對內地電動車產業影響深遠。按計劃,2017年中央補貼額度較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更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兩者的補貼比例皆會逐年下降,直至2020年補貼完全取消。
面對中國開始降低新能源財政政策補貼,比亞迪所面對的挑戰不少。在2017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集團管理層透露,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近4萬輛,意味在「補貼退坡」下,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銷量相較去年同期4.9萬輛下滑18.4%。
李雲飛︰靠天吃飯 不是長久之計
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副總經理李雲飛坦言,內地電動車的發展不能再依賴補貼,需要在產品端及銷售端搶去更多燃油汽車的市場份額。「靠天吃飯,不是長久之計,補貼只會愈來愈少,因此需要更好的產品性能,做到消費者買電動車,不是衝着補貼而來,而是好就買。」
他以比亞迪今年推出的混能SUV「宋DM」為例,在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分別補貼2.4萬元﹙(人民幣.下同)及1.2萬元後,車價大約在18萬元左右,但該款車能夠在4.9秒內加速到100公里、全時電四驅,而且百公里油耗低過2L,「具備這些性能的傳統能源四驅車,可能要50萬元!宋DM上市5個多月以來,每月賣出約5,000多輛,當中4成是無政策扶持的市場,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另一邊廂,政府減少補貼後,李雲飛認為一些規模較小、競爭力較弱的電動車廠可能會逐漸退出市場,龍頭企業將可以顯著受益。他指出,比亞迪會加快研發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車型,並透過銷售的自然增長,做到批量生產的規模效益,以降低生產成本。
「積分」抵消補貼損失
瑞銀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新能源車的銷售量為33.6萬輛,按年增長63%,但仍只佔年內新車銷售百分比的1.2%,比例嚴重偏低。瑞銀估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的銷售大約484.6萬輛,佔新車銷售佔比的15.5%,比例高於美國的5.1%及日本的13.3%。瑞銀投資研究部亞太汽車行業分析師鞏旻認為,中國的電動車生產技術與外國差距不大,隨着市場規模擴大,內地車廠將有條件生產口碑良好、成本較低的電動車,一如家電、手機及高鐵等領域。
另一個讓比亞迪對「後補貼」時代相對樂觀的原因,是近日出爐的「雙積分」制度。9月28日,中國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五部門聯合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宣布汽車「雙積分」制度2019年執行。
根據安排,大型車企須設立硬性電動車銷量比例指標,以及所生產車輛亦必須符官方制訂的燃油排放標準,在積分制下,不達標的車企需要向達標車企購買積分。李雲飛指這政策類似外國的碳排放交易,未來生產燃油車的車企,便能要向生產新能源車的車企購入「積分」,變相會減低了新能源車的生產成本,有利比亞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