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怎辧?比起還擊或迫對方道歉 爸媽更應教懂子女一心態

撰文:CC爸媽
出版:更新:

昨天接我的兒子DD放學,他換鞋時,跟我告狀「同學XX午睡完收墊子的時候,把我撞倒了,但是他不跟我道歉」。

我問:他是不小心,還是故意撞你的?

DD:我不知道呀,他當時也抱着被子。但是,他最後都沒跟我説對不起!哼!

我:也許他不是故意的?沒太在意這事兒?

DD:那他也應該道歉呀!

看着兒子一路氣呼呼的小臉,我突然覺得,好像哪裏不太對?莫名覺得,哪裏差了一道工序,讓這件事兒無法實現閉環。

直到開車回家的路上,半路遇到一個車生猛的轉線。前方紅燈,我減速中……跟前車拉開了約半個車身的車距,眼看要進入長實線了,隔壁車道愣是踩了腳油門插了進來,我一個急剎忍不住罵了句,「有病吧,這也加??」

正好等紅燈,我順手打開了音樂頻道,剛好放一首我會唱的歌,便忍不住跟着唱起來。DD坐在後面問:「媽媽,你被插隊,還這麼開心?」我瞬間就豁然開朗了, 終於知道丟得那一環,是甚麼了!

相關文章:孩子不認錯激到你爆炸?道歉屬次要 有一件事父母一定要反覆的做

+15

01

話説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的世界也是,3歲之後,社交就成了母親們心頭一大患。

每當孩子社交遇到了問題,大多數媽媽都是教給孩子怎麼反擊、怎麼保護自己。其實還有一個閉環也很重要,就是教孩子學會「原諒」、和自己和解。因為,不是每次衝突都會完美地解決,你都能等來別人一句對不起。

有的時候,是對方孩子也不成熟,不習慣道歉;有的時候,是對方就不講理,根本不會道歉。但我們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都是十分「耿直」的:「錯了,就要勇敢承認錯誤」。越是正直的父母,越容易養出正直的小孩,然後這些正直的小孩,就很容易較真。

.「我犯錯的時候,每次都要求我道歉,那別人犯錯,憑甚麼不給我道歉?」
.「我從來不插隊、不打尖,為甚麼他可以?」

他們所受的正義感教育,讓他們對「道歉」非常執着。

一旦發生分歧,就一定要分個對錯,但凡認定是對方錯了,就要反覆追問對方「為甚麼不給我道歉」。

02

不僅是孩子,有些家長也對「美好結局」有執着。

之前就有兩位媽媽因為孩子衝突而大打出手,起因是兩個孩子打鬧,一位媽媽覺得自家孩子被欺負了,於是找對方家長理論。結果對方家長認為自家沒錯,兩個人沒説兩句就動起手來,不顧形象地在地上扭打在一起。

其實,媽媽的初心都是好的,無非就是不想讓孩子受委屈,想幫孩子討回公道。沒承想兒童糾紛演變成了成人鬥毆,反而給孩子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但,跳出父母的角色,當我們客觀的看看成年人世界的時候,不難明白一個事實:你並不是每次都可以等到對方一句道歉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不能把重點,壓在對方的教養上。

相關文章:兒子被爺爺嫲嫲寵壞 一得不到就喊 媽媽嘆心很累或得當一次衰人

+10

03

如果孩子一直生氣或者無法原諒對方,這種憤怒的情緒會給他帶來更多的怨恨和焦慮,可能讓他一天都不快樂,甚至很多天後,想起這件事還生氣。所以,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去反擊、去討要說法,去讓對方道歉,但是!我們也該讓孩子知道,很多時候,做出一個幸福的讓步,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時光倒回20分鐘,我會這麼做:

Step 1. 在DD表達不滿的時候,第一時間站隊支持他。

那個小朋友撞倒你也沒道歉,你生氣了是嗎?要是我也會很生氣,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把人撞倒了,該説句對不起呀?

讓孩子覺得我們懂他,跟他建立情感連結,就像不分青紅皂白支持你的無腦閨蜜一樣。而不是試圖還原真相,態度不明,甚至替對方解釋,暗示孩子大度。

一旦孩子被共情了,他委屈的情緒就得以釋放了。而且啊,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發脾氣、哭鬧就責怪他們小氣、任性。孩子也不想失控,只是他們還沒有能力掌握自己的情緒。所以,越是情緒失控的孩子,越需要情感連結,他們才是最痛苦的。‍

勞倫斯.科恩博士把親子間的親密情感紐帶稱為「連結」,當孩子失控時,連結就徹底斷裂了。這個時候,我們再怎麼講道理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若是再一味要求他們大度,他們反而會感覺自己被孤立。

所以,比給孩子討要公道更重要的是,跟孩子建立情感連結,讓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接納和認同。

Step 2. 告訴DD,下次直接、當下跟對方說出心裏的想法和情緒。

很多人會說,孩子說了,對方也不一定就聽啊。但很多時候,一句話並不是因為說了讓別人停止了,才叫「有用」。

就像我罵那個突然轉線嚇我一跳的前車,我是為了制止他嗎?不是,我只是為了發泄當下的憤怒。罵一句,發泄了,這事兒我就翻篇了!我壓根沒指望他給我道歉!所以我能繼續下一個活動——聽歌!

成年人能無縫銜接,是因為我們遇到類似的事兒太多了。要事事計較,得被氣死;要事事都忍,得被憋死。

孩子也是一樣。

當他把生氣的原因説出來,就會感到一種解脱:

.「你撞倒我了, 我好疼啊!」
.「你把我的橡皮弄壞了,我很生氣!」
.「你一直拽我的帽子,我很不喜歡!」

很多時候被傷害,不一定非得要對方道歉,你發泄了、解氣了,就夠了……在你這兒,這事兒也就過去了、無殘留了,這是我們該傳遞給孩子的一種能力。‍‍‍

04

之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揪着不放?其實,是因為我們都搞錯了解決孩子社交衝突的本質。

解決衝突的本質,不是爭個對錯,也不是「犯錯方」有沒有道歉,而是看孩子有沒有化解情緒,把自己的不舒服排出去。只有孩子內心那種被欺負了,那種憋屈的情緒被化解了,這事才算真的解決。

等待別人的道歉,是一個通道。但更重要的,是自己開闢一條通道。

如果我們需要依靠別人的道歉才能得到快樂,那我們就像一個等待被赦免的囚犯,你只能等別人救贖。

原諒,不是讓你忘記或者贊同對方的行為,而是希望你為自己的快樂而活。如果我們能夠主動地去原諒他人,我們也就獲得了自己主動獲取幸福的能力。等再過20年,孩子深諳世事之後,他會明白,這個通道的名字,叫「豁達」。一個人能不能幸福,20%取決於他經歷的事,剩下的80%取決於他怎麼看待這些事。

當然,原諒也不代表我們對那些不友好、傷害我們的行為無底線忍讓,維護和肯定自己的權利是一切的前提。

但是,當維護孩子權利,安撫孩子情緒後,我們也需要讓孩子知道一個事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向別人道歉的。

我們既需要教給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和能力,也需要幫助孩子去學習和包容這個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態。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生;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孩子狂喊叫他「冷靜別哭」傷害雙倍上!這5話倒能讓他們逐漸平靜

+21

父母EQ|你的失控孩子都看在眼內!5招控制情緒 別再對孩子咆哮

+13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