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假期功課】Bingo任務代替操練 家長:小朋友學習動機更強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聖誕節假期完結,迎來2019年第一個上學天,大家的子女有盡九牛二虎之力把功課完成好嗎?
假期要讓小孩子面對一大堆功課,才算是不浪費光陰、促進學習嗎?
新界婦孺福利會基督教銘恩小學在剛過去的假期就讓學生完成Bingo任務,代替傳統功課,希望學生開心享受假期之餘又吸收到知識。
攝影:鄧倩螢
場地提供:FAMA

育有兩個女兒的Winpy,大女就讀傳統小學四年班,讀小一的細女就入讀以快樂學習為定位的銘恩小學。相比起傳統小學,Winpy指二女的學校假期功課非常特別有趣,「她回家跟我說這個假期有任務要做,不會說是功課。小朋友會變得很積極去完成這些任務。」

究竟是什麼任務呢?原來是有16項活動。例如要寫一張中文聖誕卡給父母、看益智電視、做家務、閱讀一本書等等。

(按圖看看所有任務)

+5

小朋友要最少完成4項活動,然後回到學校就會跟平常Bingo玩法一樣,老師會說出幾個數字,看看小朋友完成的活動可否連成一線,最後會有獎品。

Winpy指女兒會希望完成所有活動,因為她認為這樣做無論老師說哪一個數字她都會中獎。這樣不需要用強逼的手法,就可加強小朋友的學習動機。而且任務類型包羅萬有,可以讓小朋友用不同方式學習,「普通的功課好表面,寫字操練沒有將知識內化,反而做任務會令他們印象更深刻。」例如在超市尋找以「打」為單位包裝的物品,小一的學生未必認識,但以親身經歷就會了解到原來12個就是一打,跟普通計算算式截然不同。

+1

跳出課本學習

有人會認為這個形式需要家長花更多時間陪子女完成,加重了負擔,Winpy就不以為然,「對我來說不是麻煩,我可以跟她一起完成任務,變相是親子活動,又可以跟其他同學一起完成。」而且Winpy強調:「有很多知識都不是書本上學習得到,而是在生活上學習。」例如女兒在「學一件新事物」中完成了賣旗活動,她認識到社會上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學習回饋社會、幫助別人,成為了她最喜愛的任務。

Winpy認為平日做功課的目的,是要反映學生能否吸收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應該簡而精,不應以量為主。而初小階段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的確需要玩樂成份,「如果用功課磨蝕了學生學習動機,很可憐的。」此外,做功課也可培養責任感,讓小朋友明白完成功課是自己的責任,要盡力做好向老師交代。

銘恩小學校長何彥輝指,學校在傳統和「零功課」之間取個平衡,在過去的聖誕假期中小一、小四、小五都以Bingo任務形式完成功課,不想有太多操練。這個形式令學生快樂學習之餘仍可涉獵到學術知識,例如中文、英文、數學、音樂、體育等等。

另外,學校又希望學生可以享受假期、有親子時間,所以當中的活動包括需要親子一起做完成的項目。至於未來的方向,何校長就指有機會以相似的形式代替假期功課,要視乎這次學生的表現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