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壓力】老師親述吹毛求疵全因科主任查簿 難控制功課量

撰文:李紫銘
出版:更新:

功課太多、家課被吹毛求疵、老師放棄SEN學生等等教育議題,相信是不少家長關心的事情!不過要尋因必須究底,May(化名)是現任的小學老師,她將會為大家娓娓道來,作為香港老師的苦處以及香港教育制度為何難以被改變。

GettyImages

學生要贏獎 比賽少不免

May表示,作為小學老師的她和其他同事一樣,身為班主任很多時要處理大量家長24小時的查詢。「我每天的工作除了大家知道的改功課、授課之外,任教科目的課外活動亦要跟進,而且不少比賽都是校方暗示要參與!而這些活動或比賽很多時都是大型的或有一定認受性,因此我們做老師的就要花更多心神去訓練出賽的小朋友,同時對小朋友的要求亦更高,如果學校是有辦學團體背景的話,旗下所舉辦的活動亦通常要參與,而且不能太隨便,輸也不能輸得『難看』。」她說。

功課吹毛求疵 全因查簿

大家不時在群組看見家長分享小朋友的功課,被老師莫明圈上或矯枉過正,例如中文字寫得不夠直,應不應該「穿頭」等等。

May認為這是與「查簿」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作為老師的她,一年有機會被科主任「查簿」約兩次,簡單來說即是科主任改老師改過的功課,然後指出老師應該圈那些答案而該老師沒有做到,因此老師自己都變得謹慎起來。不過May強調不能全怪科主任,因為他們也要向上層交代,不能沒有任何東西寫。

功課量難以減少

近年在不少家長反映及傳媒的報導下,May認為功課量的確稍為減少,但其實老師控制不到功課量多與少。每年開學前,科主任都會和校方高層開會,訂立未來學期的大致功課安排,例如每一課要默一次書,每個單元兩次家課,諸如此類。

不少家長看到這裏可能會認為科主任及校方總能夠改變功課量問題了吧,May給大家的答案是:「NO」!「要作出調整,要過校長之餘更要過校董,別說辨學團體對上還有一堆管理層,因此功課量和學校文化、歷史有一定關係。學校心態是不求進步但求不出錯,過往的功課量如是,並沒有出甚麼大問題,因此便會沿用下去,難以一步登天有重大改變,反而慢慢從小處著手還是有希望的。」她說。

不過May補充,功課是很難取得平衡點,減少又會有家長說小朋友沒有功課,即使對大部分同學來說可以應付的功課量,亦總會有家長說太多大壓力,調整功課量可以說是知易行難。

早前亦有前任老師於網上發表,因要強逼給大量家課給小朋友而感內疚。(截自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群組)

掩耳盜鈴只求減少投訴

早前TSA改制變BCA事件引來一陣熱議,更有不少家長說TSA操練更一早滲透入家課當中,防不勝防!「先勿論TSA是否只是轉了個名字,但操練滲入家課是一直存在的事實,因此老師們安排家課時,要寫得『巧妙』一些,例如以前會在家課欄直寫『TSA閱讀卷1』,現在可能只寫上『閱(1)』在黑板上!這樣做一方面不會受到校方譴責,一方面減少家長恐慌及投訴。」

GettyImages

怪獸家長無文化 輸不起的是自己

May有多年的教學經驗,據她觀察所見,怪獸家長的存在不分階層,草根到中產都屢見不鮮!聽過行家分享最莫名的投訴是,該老師「黑口黑面」,因此不想他和自己小朋友接觸,離奇在他的小朋友還不是由這位「黑口黑面」老師任教的。

而她自己也遇過數之不盡的投訴,其實是行內常態!「例如不少學生考試失手,奪「A」失敗,家長便會前來投訴,說自己小朋友明明不應該拿這個分數,『日嘈夜嘈』不過亦於事無補。其實小朋友失手乃正常事,但怪獸家長卻接受不了。」

融合教育完全失敗

融合教育原意是希望SEN學生能和主流學校的同學共同相處成長,但May怒斥這個計劃是完全失敗的,害了不少學生!不少SEN學生因為性格特徵關係,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到最後在學校內仍是形隻影單。

「一般『高功能』的SEN學生,在成績上問題不大,至於成績跟不上的SEN學生,很多時都是『坐喺到』就完結小學生涯,這也是逼於無奈,學校無資源亦無相關人才,所謂的進修和培訓的確是存在,但理論和實戰是兩回事。」May說。

最後May認為導致今日各式各樣的問題,教育制度乃最大元凶,其次便是學校文化,最後是社會風氣和怪獸家長的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