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教育】新興運動有趣易上手 教練:適合SEN學生提升專注力
運動課對學生來說是天堂,也是地獄。好運動的學生自然如魚得水,盡情享受能跑跑跳跳的兩堂課,但缺乏運動細胞的或許會感到煩嫌,寧願靜靜坐在一角,也不想因跌倒或接失球而出醜。
近年世界各地都發展出各種新運動,香港近來亦引入多種,如地壺球、健球、匹克球、躲避盤、旋風球等等,香港全人發展專業培訓中心於2016年起亦用新興運動來作培訓工具,培訓顧問張祟謙(謙Sir)指新興運動門檻低、玩法多變,不像傳統運動般講求技巧,學生容易上手和取得成功感,因此亦十分適合提升SEN學生的專注力。
攝影:吳鍾坤、黃寶瑩
攝錄、剪接:李欣愉
新興運動是指約在2015年後流行的運動,而傳統運動則是大家熟悉的籃足排、羽毛球、乒乓球等等。謙Sir指新興運動的好處是有新鮮感:「大家的起點和學的都一樣,傳統運動如籃足排羽毛球、乒乓球較講究技術,很多小孩都是自小培養,而且技術為先,而新興運動是意義先行。」他以地壺球來舉例,地壺球在2015年後才為人認識,因為競賽方式富趣味性,加上操作易上手,容易吸引小孩的興趣然後再訓練。
謙Sir又指新興運動其中一個特色是不能依靠某一個運動員來以技術取勝,而需要整隊的策略和隊員的合作:「很多學生覺得傳統運動較悶,如果該學期是學籃球,學生不想玩就會放棄,這並非想比較哪種運動好、哪一種不好,但傳統運動較易出現強弱懸殊的情況,又或平時不常玩,就較難跟朋友一起玩,甚或得不到贏的成功感。」
而香港健球總會三級教練葉嘉欣(Sushi)亦認為新興運動很適合不同特性的學生:「健球是一種很原創的運動,本身就是給不太擅長運動的學生玩,所以不會有很大差異,不會有運動細胞好的就稱霸、資質差就無得玩的情況。我看到很多原本不活躍參加運動的學生,玩健球時也很突出,都有機會讓他發揮,包括身形較矮小的,細粒細的學生雖然不夠高,但勝在跑得快,而且更靈活。」
4年級的曉晴是隊中身型最小的,但在場上卻十分靈活,整個比賽都在人群中左穿右插,會蹲下做負責發球的「樁」,也會飛身接球。Sushi指健球需要四人合力,即使一人技巧較遜色,也可與其他隊友互補:「健球沒有特別搶眼的崗位,四個人各有位置,因此不會有一人帶波進攻取分這種『英雄主義』情況,每個人都有發揮空間。」
按圖認識健球的玩法和規則。
以成功感來吸引學生虛心學習
雖然新興運動適合用作培訓,卻因場地限制而難以推廣,以健球來說,它需要一個既寬敞、樓底又高的場地,一所學校往往只有禮堂較適合。而地壺球的賽道長9.7米,在一般課室也要斜放才夠空間:「地壺球的賽道分三格,會因應學生的程度而決定用多少格,例如小學生力度不足,只會用兩格。有時入學校推廣,因租不到禮堂要到課室進行,但課室只能開到兩格,但對象可能已是中學生,應該打三格。」
過去謙Sir曾以地壺球來提升SEN學生的專注力,當4個男生拿起地壺走在賽道,便立即變得眼神銳利、高度集中,但當發球後離開賽道,又變回活潑多話的小男生,哪麼在運動中習得的專注力,又如何應用到生活其他方面呢?謙Sir指重點要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甜頭:「這要看學員和老師的關係,通常第一堂課時我都會跟他們說用自己的方法發球,讓他用自己的方法取得成功感,而非跟從我提供的方向。」
他記得一次教導一班SEN學生,當中有過度活躍小孩,也有屬自閉症譜系的,謙Sir為了讓他們有動機繼續玩,便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發球,不論是用腳踢、趴著推都可,當學生發覺用腳難以把地壺推進圓心、蹲著用手不能發力,便主動問謙Sir怎樣才能成功,願意聽老師的教導從基本學起:「教到第六堂時我們打比賽,由我一人對六個學生,前兩局都是我贏,到第三局時,一位平時花招百出、既趴著發球,又用腳或大力推的學生主動問我為甚麼打得這麼好,有什麼方法?我建議他試試用我教的開球方法,最後學生贏了第三局,更贏了我。」
謙Sir認為人都有基本的上進心,當取得一次成功感,便會有興趣繼續接觸,然後慢慢追求進步:「這時是絕佳的介入點——告訴他如何進步。老師要讓小孩知道,在賽道上他們可以很專注,而這份專注又可帶給他們甚麼好處。要聞得花香是需要時間,不是說上完八堂課便保證有效。我不是他們的人生教練,不能任何時地都陪著他們,老師能做的就是教他們如何專注,然後等待。」
過往謙Sir曾到中、小學推廣新興運動,在這個週末將會參加「不一樣教育節」體驗日,讓校長、教職員、學生和家長感到新興運動的樂趣。
新興運動與學生學習的聯繫
日期:11月24日(共兩節)、11月25日(共兩節)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每節工作坊對象分別為教職員、學生及家長,參加方法和詳情請按此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