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的搜尋網絡│李靈津
無論身處何方,出門第一件事:手機有沒有信號?這裏有沒有Wifi?
【編按:作者為藝術治療師李靈津】
訊息萬變的年代,互聯網、社交平台無疑拉近了世界的距離,加快了溝通速度,世界各地朋友的最新消息即時就能知曉。資訊交換速度雖然快了,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疏離了。尤其是天天見面,近在咫尺的家人和小孩。
情況一:家長牽着孩子逛街,另一隻手拿着智能電話打短信、閱讀資料或看影片。
情況二:孩子在家裏畫畫,家長在旁邊沙發上網, 當孩子興奮地想與家長分享成果時,家長卻依舊看著手機,看一眼就回應「很好」、「很漂亮…繼續繼續」,然後注意力馬上回到電話上,未能給予小孩認真回應或應得的注意力及尊重。
指尖控制各種功能的網絡或社交平台能滿足我們隨時隨地的娛樂和工作需要,但孩子成長的吸收網絡卻很不一樣,視乎年紀,兒童大部份還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到網絡或社交平台,主要是以家長及照顧者作爲楷模,在家或學校與人相處交流為主,也是增長見聞和曠闊社交圈子的主要來源。
孩子的成長正在經歷一個微妙的時期,除了應付偶爾龐大的網絡信息,每天所見所聞也無時無刻的吸收著及充滿好奇,身心內外正在經歷變化與困惑,如家長或照顧者在他們這個尤其需要注意力的階段放空了,孩子或會落入或經歷尷尬、壓力與迷惘,和大人沒有手機幫助搜尋所需一樣迷惑。
孩子需有完善身心靈基礎
可能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能在物質或金錢上滿足孩子,便是盡了本分。無可置疑,基本物質需要對成長是有一定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培養孩子内在基礎的重要性。孩子需要有完善的身心靈基礎才能創出自己豐盛人生:自信、為人設想,甚至將來貢獻社會的心是要從多方面思考與支持發展。而最奏效的是通過孩子最信任與愛錫的家長給予時間聆聽、關注及支持他們的成長點滴。
反思: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拿起手機翻看40次,下班回家或接放學時,會否嘗試停一停拿起手機的衝動,認真關心一下他們在學校、朋友之間或課外活動裏的過程? 孩子不停訴説當天發生的事情,您能控制住自己不要急著拿起電話翻看或做別的事情嗎?
小貼士: 每天嘗試抽一點時間甚至乎是幾分鐘,放下手上的一切,全心全意打開心窗和耳朵陪伴及聆聽孩子的分享。
李靈津
美國註冊藝術心理治療師、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主席、香港大學榮譽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