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傳承】放棄原有工作接手家族燒味店 三兄妹吵鬧中建立互信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創業難,守業更難,對家族生意來說最大的難關應是傳承一環,很多曾經光輝一時的老店都因沒有人接任而遺憾結業。華豐燒臘專家(下稱華豐)在40年代創立,從一間外賣燒味店至現時發展成兩間燒味餐廳,它賣的油雞燒味美味得叫人吃食髓知味,而三代掌門人的故事亦叫人津津樂道,我們且聽現時主理的三兄妹—Henry、Connie和Shirley娓娓道來。
攝影:龔慧

第一家中環店原本只有右面位置,專營外賣,後來三人租下及打通鄰鋪,擴充成中式燒臘餐廳。

40年代,第一代老闆高露華在皇后大道創辦華豐,但高家原來卻住在九龍。「放假時媽媽會帶我們去中環逛逛,順道到鋪頭等爸爸放工,老師傅便會斬數塊叉燒總我們過過口癮。」姐姐Connie回億過去華豐一鋪六層,地下是燒味外賣店,天台是曬臘味場,中間則是餅房、工場和員工宿舍,一走進鋪頭,便會嗅到家族的味道,爺爺(高露華)身上亦總是有一股臘味氣味。

三兄妹從小就是爺爺和華豐的捧場客,大哥Henry和Connie最愛的是叉燒,妹妹Shirley則愛吃燒肉。在他們眼中,爺爺「好叻」,除了燒味叉製,還會經常研製新食品,如即燒豬肉乾、蛋卷、涼粉、雪糕和玫瑰糖,又笑說他的摩打包粽手三兄妹笑說怎樣也學不來。

Connie指出社會後少不免會吃到其他燒味店的叉燒,但最愛的還是華豐出品,工作中不時叫師斬兩舊過過口癮:「師傅總是以為我想檢查品質,其實我真是純粹貪吃。」

「食燒味,一定是吃華豐。」
雖然九龍和港島相距甚遠,但他們從不會在其他燒味店斬料,想吃的話便打電話叫爸爸帶回來。在他們眼中,華豐是最好味的,Connie甚至在長大後出國讀書時,也要帶一盒叉燒上飛機配杯麵:「簡直好食過飛機餐廿倍。」

三兄妹在八年前接手華豐後,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便是要把爺爺調配出的傳統味道,用現代方法傳承下去。數十年前師傅醃製燒臘味不靠食譜,用多少鹽糖全憑手感,「大部分老師傅都上了年紀,怕他們退休後便失去最原始、爺爺的味道,但老師傅又說不出準確的食譜。」當時Connie想到一個方法,就是把各項調味料都秤出20公斤,老師傅醃製後再秤餘下的重量,便知道共用了多少。

記者邀請Henry即場斬料,雖然少有進燒味檔工作,但仍有板有眼。已組織家庭的大哥Henry指接手前生活較自由,可隨時飛往日本買入玩具、跟供應商聯繫,現時連陪伴小孩的時間也變少。

「傳承一個家族品牌也是一個理想」
創辦人高露華退休後,由三兄妹的媽媽高老太接手。當時店鋪的錢銀出入全由人手操作和紀錄,故只能由最能信任的家人負責收銀。「一定要由家人負責,不然很容易被穿櫃桶底,忙起來連廁所都不能去,想放假的話便先要找到另一位家人代替。」長期工作,加上年紀漸大,媽媽和爸爸的健康漸漸大不如前。在2009年,媽媽召開家庭會議,表示希望由三人接手經營,否則便會結業。「當時立即便答應了,不捨得華豐的招牌就此消失。」Shirley指自己氣力少,從未想過接手華豐,但為了保留家業,仍一口答應,隨即整理國外的工作回港。

在經營華豐以前,三人也是於外國流學,畢業後的工作皆與飲食無關,Henry和Shirley是從事模型玩具賣買,Connie則是個廣告人。從廣告業轉為賣燒味,Connie的朋友都大感驚訝,認為形象嬌滴滴、毫不巴辣的她跟燒味一點都不相襯,但她卻對這轉變不以為然:「因為這是一個家族生意,我們亦是由是華豐養大的,幫助傳承下去亦是很自然的事,一點不會覺得委屈。而且一定是三人一起,少了一個便不能成功。」

Shirley不擅處理入貨工作,卻沖得一手靚茶底。

「磨擦一定有,重爆得好犀利添!」
除了傳統的味道,三人亦從長輩上學到打理生意的秘訣。現時40多歲的Henry從爺爺身上學到婉轉處事比強硬手腕更有效:「爺爺對員工很有一套,不但不會架起老闆款,反而像對待家人一般,出問題不會兜口兜面指責,會拉去一旁慢慢商量。」他指高老太也從爺爺身上學到這手腕,同時更懂得與顧客聊繫感情,喜歡跟客人聊天,漸漸成為華豐的生招牌,很多老顧客不時專程找她聚舊。

華豐現時在中環和西環有兩家分店,三人各自長駐兩店,但又「打亂章」地負責不同工作,總括來說Connie主要負責西環店的店務和宣傳工作;Shirley則負責跟供應商聯絡,以及水吧工作;Henry 則兩邊走的處理人事工作。從家人變成生意伙伴,記者問會因此而產生更多磨擦嗎?三人立即異口同聲地說:「有,一定有,爆得好犀利添!」吵得最多的,是Connie和Shirley。

「廣告業的工作節奏很急促,所以我習慣快,遇上困難便不斷問,直接問到解決方法,但Shirley則喜歡靜靜思考,自行尋找答案,我便以為她正在hea。」Connie這樣說。
「我未做過飲食業,根本不懂入貨或管理工作。我已經跟她說自己做不來,但她仍逼我做,又不給我適應時間,我忟時她又忟,然後大家便一起爆發。」Shirley如此辨駁。

現在回想,二人都只覺得有趣,指家中、街上、鋪內都曾是二人爆發的場地,Connie更笑說:「我地兩間鋪仔都鬧到咁!怪唔得之大家族要爭產啦!」

磨合了數年,三人都找到最佳的合作模式,現時更懂得欣賞對方。兩姐妹欣賞Henry處事圓滑,凡有人事問題總會尋找哥哥的幫忙;Connie指妹妹比自己細心,會幫自己的粗心大意補漏,沖調的紅茶底亦很有茶味;Shirley則指姐姐主意多,如推出養生素食、有營餐單吸引中環白領。緊密合作多年,雖然現時收銀已不用人手處理,改為數目分明電腦系統,但三人仍認為親人是最能相信和依靠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