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食療宜潤燥養肺防上火 附立秋養生貼士及17款立秋食療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立秋又稱交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即開始;「秋」即禾熟。立秋首先意味著莊稼開始結果孕籽,亦是秋天的開始,同時象徵炎熱的夏天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來臨。此時天氣轉涼,迎接秋收。陽氣始降,萬物內斂,陰氣初升,也是下一年人體陰陽氣均衡的起點。秋季適宜進補,但立秋後一段時間內暑氣仍盛,濕度也高,人們會有悶熱潮濕的感覺,再加上夏季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因此初秋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油膩,宜多食清熱利濕、健脾益氣、滋陰潤肺的食物,如銀耳、百合、香蕉、梨等。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梁曉琳中醫師

天氣乾燥加上暑熱未盡 易致上火熱氣

立秋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變得乾燥,同時夜晚逐漸涼爽起來,但白天的氣溫依舊較高。若不及時潤燥,身體就容易上火熱氣,甚至過燥傷肺。飲食要注意,少食辛辣,多食性平味甘,或甘味與微酸同用,有助酸甘化陰。於中醫五行理論中,秋季對應金氣,而肺臟也屬金。因此秋燥易傷肺,養肺當潤肺。故此秋季更應注重保養肺,建議少吃辛味食物,如辣椒、生薑等。多吃酸性食物,如葡萄、西紅柿、菠蘿、烏梅等,酸甘化陰,有助養陰生津。另外,補肺防燥可以多吃銀耳、百合等,這些食物有助於養肺潤燥。 以下是一個潤燥的湯水:

立秋食療:潤肺清燥湯(2人份)

材料:南北杏15克、雪梨2個、百合乾20克、無花果4粒、雪耳20克、豬瘦肉200克

做法:
1. 把百合乾、雪耳泡軟,用清水把其他材料清洗乾淨
2. 倒入2升清水,待水滾後把所有材料放入
3. 先用中火煲滾,然後轉小火煲大約1.5小時
4. 最後加入適量鹽調味

注意清熱健脾

立秋時節白天的氣溫依舊較高,華南地區濕度未降。早晚雖涼爽,但午間炎熱,令人易出現食慾不振,倦怠乏力感,脾胃也容易受到損傷。飲食上應該從清熱、健脾、利濕等方面調理,將濕熱之邪排出身體,可令脾胃功能更快地恢復。調養脾胃,飲食上別吃口味過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多食健脾胃的食物例如薏米、蓮子、扁豆、冬瓜、茯苓、陳皮、大棗等。 尤應注意健脾化濕,以免阻礙脾胃運化。

秋天祛濕健脾料理:淮山薏米粥(4人份)

材料:鮮淮山300克(乾品50克)、薏米40克、白米200克

做法:
1. 把薏米、白米洗淨,泡水3小時
2. 新鮮淮山洗淨切小塊備用,若用乾品則同上泡水後用
3. 大火把1升水煮滾後,加入薏米、白米後轉中火
4. 待煮開後加入淮山,煮20分鐘即可

秋分養生小貼士

1. 宜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鮮空氣。
2. 秋屬金,與肺相應,立秋過,寒氣易侵,預防著涼,不可露足。
3. 調暢情志,秋天易出現焦慮、失落等心理問題,應保持內心平和,如遇不順可通過傾訴、戶外活動、運動排解。

中醫養生運動-簡易氣功

1. 兩腳平行與肩同寬,頭正項直,百會朝天,內視小腹。
2. 輕合嘴唇,舌抵上齶,沉肩墮肘,兩肩自然下垂。
3. 兩腋虛空,肘微屈,含胸拔背,鬆腰塌胯,兩膝微屈。
4. 全身放鬆,頭腦清空,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穩。

博愛醫院梁曉琳中醫師

相關閱讀:立秋節氣日溫差大 天氣容易引發皮膚問題 宜進食涼燥食物忌辛辣

相關閱讀:立秋│暑氣未消 中醫指不宜吃一類水果傷脾胃 附3湯水食療清熱潤燥

+1

相關閱讀: 一周湯水│湯包爸爸分享立秋後5款湯水 把握未伏養肺防冬咳好時機

+19
+8

相關文章:立秋水果│中醫分享吃對6款時令水果清熱潤燥 原來西瓜已經唔啱食

+9
+4

相關文章:立秋24節氣│中醫媽媽分享4款湯飲 適合由暑熱過渡到秋涼飲用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