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秘】李白杜甫不再長一樣?「波臣」畫派開創肖像畫新世代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受到西方繪畫風格與審美觀念影響,一般大眾對於使用傳統水墨畫所勾勒出的人物,多有着人物容貌扁平、相似與不夠寫實等印像。常可見網民吐槽:古代詩人怎麼畫像長得似乎都差不多?

其實,在中國漫長的人物像繪畫發展上,明代人物肖像畫可是相當豐富且有非常大的進展。晚明由畫家曾鯨(1564-1647年)開創獨樹一幟的肖像畫風格,在文人間廣為流行後,從此文人志士的容貌不再千人一面。

說到中國傳統人物畫像,大眾應該都率先想到課本上長着相似臉孔的文學家們。圖為李白畫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晚明民間知名的肖像畫家-曾鯨

據學者研究在唐代以前,中國畫的主流為人物畫,直到宋代時山水與花鳥畫才蓬勃興起。明初時其宮廷畫基本承襲宋元以來的繪畫風格;不過民間則出現了一位擁有精湛畫技,擅長肖像畫的畫家-曾鯨。

明代福建莆田有四位知名的畫師,即曾鯨、吳彬(1550-1643年)、宋珏(1576-1632年)與郭鞏,四人中以擅畫人物的曾鯨最為知名,因徒弟眾多又開創「波臣畫派(曾鯨字波臣)」,對於清代人物畫影響深遠。

圖為曾鯨畫像,有鮮明的寫實風格。不少學者認為曾鯨應有受到西方繪畫技法影響。(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肖像畫與傳統技藝類似,其技巧主要通過拜師,或父傳子的方式習得。傳統人物畫有兩種派別,一個是重墨骨,清代畫家張庚(1685-1760年)於其畫史著作《國朝畫徵錄》裏解釋:「墨骨既成,然後傅彩,以取氣色之老少,其精神早傳於墨骨中矣」。此為傳統畫法,即先用墨筆畫出形體,再用層層渲染的方式畫出臉部的陰影、塑造立體感,再依照人物年齡細畫老少面孔。第二種畫法則是略用淡墨,勾出五官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而這是曾鯨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創新而成的畫技。

在曾鯨以前的民間肖像畫家,少有在畫作上留下姓名者,而他打破了這項傳統。除此之外,他筆下的肖像畫構圖也與過去的畫作有很大的不同,相當注重臉部五官的描繪,而不專注於人物服飾上,這和傳統人物畫面貌死板、失真,卻身着華麗衣冠非常不一樣,他的徒弟們也多承襲這樣的畫風。

「波臣畫派」特色

目前已知曾鯨最早獨立完成的作品,為創作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五月,為畫家王時敏(1592-1680年)所畫的肖像畫,那年曾鯨52歲,王時敏25歲。王時敏為明末清初時期的山水畫家,為「清初四王」之一(為清初畫壇四位擅畫山水的王姓畫家,即王時敏、王鑑(1598-1677年)、王翬(1632-1717年)與王原祁(1642-1715年))

曾鯨繪製的王時敏像,面容相當逼真。(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畫中的王時敏手執拂塵、盤腿坐在蒲席上,他頭戴烏巾、身着寬大袍服,儘管面無表情,不過從相當寫實的五官來看,可說是清秀俊雅。整幅畫像畫工細緻,人物的面部五官都刻劃地細緻入微,非常生動。曾鯨50歲後開始創作了大量的肖像畫作品,學者進一步考查這些畫作主角的身份,多是江浙地區的名人逸士。

用肖像畫紀錄抗清志士

由於曾鯨的肖像畫講究筆墨韻味,深受文人士大夫的歡迎,因此晚明以後的肖像畫發展,基本上是圍繞着曾鯨與「波臣畫派」開展為主。「波臣畫派」因曾鯨廣收門徒、人數眾多,有:謝彬(1601-1681年)、沈韶(1605-?)、徐易、張遠,其中沈韶為「波臣畫派」第二代畫家中最重要的一員,除了人物肖像皆畫得「儼然如生」外,清代知名的肖像畫家徐璋(1694-1755年)、鮑嘉皆出自其門下。

活躍於乾隆時期江南一帶的肖像家徐璋,也有着高超的暈染寫實繪畫技巧,目前收藏於南京博物院的《松江邦彥畫像冊》,為徐璋晚年繪製的鉅作。該畫冊共收錄明代先賢共110人的肖像(因經戰亂,現存94人),其中有著名文人官僚,如徐階(1503-1583年)、陸樹聲(1509-1605年)等,書畫名家:倪瓚(1301-1374年)、張弼(1425-1487年)、董其昌(1555-1636年)等,畫冊最後收錄的是抗清志士的畫像,有:陳子龍(1608-1647年)、夏允彝(1596-1645年)、夏完淳(1631-1647年)、李待問(?-1645年)等。

為何徐璋要花費如此大的功夫,紀錄這些明代文人志士呢?擔任《四庫全書》總編纂官的陸錫熊(1734-1792年)在畫冊題跋寫道:「嘗試松江為衣冠淵藪,明代士大夫焯焯緹油,項背相望,而遺像未有裒集而成圖者,乃竭一生心力,廣搜博訪,手自臨摹,久之積成若干幅」。

這件畫冊是依據《松江賢哲遺像》而繪製的群體人物肖像,徐璋為了能夠真實地描繪出先賢人物的容貌,一一走訪了這些先賢的後裔,請他們拿出家中收藏的祖先畫像加以觀察,再廣泛搜尋先賢的生平事迹、個性、品德修養等,在這些基礎上進行創作,力圖描繪出神形兼備的肖像畫。徐璋耗費大量心血進行這一系列的人物畫像創作,除了表達對先賢們的嚮往,也在畫作中灌輸了自己的理想,可說是用畫筆紀錄了明末抗清的一段歷史。

雖然今日學界仍對於曾鯨以及「波臣畫派」的寫實立體風格,是否受到西方繪畫技巧影響,論爭多年。但仍無法抹滅「波臣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帶來的變革,在傳統繪畫技法基礎上,融合新法,把人物肖像畫帶到新的境地,而徒孫徐璋則用生紙(沒有經過加工的宣紙)作畫,改變了傳統用綾、絹等絲織品繪畫的習慣,可說「波臣畫派」於明清的繪畫造成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