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秘】八國聯軍司令搶掠天文儀器 揭秘明清天文觀象台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中國古代極為重視「天人感應」,認為取得政權的天命皆來自於上天授予,故統治者也以「天子」自居。長期以來,中國曆朝歷代皆設有專司觀測天文的衙署、官員,隨時紀錄天象變化。台北故宮配合今年(2020)6月21日發生的日環食天文奇景,舉行「事天有務:院藏天文文獻與史事」演講,由故宮圖書文獻處副研究員周維強,以館藏的天文文獻結合歷史,向民眾介紹這段不為人知的天文歷史。

圖為台北故宮院藏、清代畫家徐揚所繪的《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由於中國古代只有官方才能觀測天象,百姓不可觀天,因此畫家所繪的觀象台也就不那麼真實了。

台北故宮目前藏有逾60萬件文獻,其中與天文相關的檔案較不被關注。周維強花費多年時間,一一翻閲天文圖、歷算書、《時憲曆》、天文儀器專書、天文占卜書、官員對於天象的奏報等史料,填補明清兩代天文史之疏漏。

中國曆代都相當重視天文觀測與頒佈曆法的工作,《尚書.堯典》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昭示着帝王與天文曆法有着密切關係。自明代國都北遷後,便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重新營建北京城,不過嚴謹的天文觀測機構,直到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才設立,明廷利用元大都的角樓舊址和土牆,新建觀象台(今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的古觀象台),從此開啟了明清兩代五百年的天文觀測工作。

明初時訂定曆法,以宋代天文圖為正統,舍元代不用。但到了明萬曆三十八年十一月丙寅日(1611年1月8日),禮部奏稱欽天監屢測不驗後,朝廷便「今當博求通知歷學者,令與該監集議」,廣求知曉歷學者一同解決曆法失驗、觀象台建築與天文儀器損毀等問題。

由於明廷頒授的《大統歷》屢屢失驗,耶穌會(Societas Iesu)會士敏鋭地察覺到朝廷對天文曆法的重視,在士人的協助下透過傳播西方天文學知識來進行傳教。開啟中西文化交流先驅的徐光啟(1562-1633年),便着手主導曆法改革,由於傳教士帶來的西洋計算方式精確地預測天象,崇禎十六年(1643)八月,明思宗(1611-1644年)決定改用西洋曆法,但名目上仍稱《大統歷》,可惜尚未施行明朝遂亡。崇禎十七(1644)年五月,南明弘光政權雖在南京設立歷局,不過沒有推展歷政,因此終明之世,西曆從未正式頒行。

地平經緯儀,由來華的耶穌會德籍傳教士紀理安負責督造。該天文儀器由地平圈、象限環、立柱與窺鏡構成,用於測量天體的地平座標。(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雖然傳教士於明末成功讓朝廷改採西法,但隨後入主中原的滿清,並沒有那麼快就能接受,在經歷西曆與回回曆的爭論後,傳教士勝出並得到主導權。清代觀象台仍沿用明代,從康熙十二年(1673)到乾隆十九年(1754),治理曆法的耶穌會士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年)、紀理安(Bernard-Kilian Stumpf,1655-1720年)、戴進賢(Ignaz Kögler,1680-1746年)與劉松齡(Augustin Ferdinand von Hallerstein,1703-1774年)製作了天體儀、黃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地平經緯儀與璣衡撫辰儀,全都放置在觀象台上。到19世紀末為止,觀象台上共有8座、台底則有2座明代的渾天儀和簡儀,共10座大型青銅天文儀器,不僅是清代最重要的官方天文觀測機構設備,同時也是世界級的科學文化遺產。

不過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聯軍總司令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1832-1904年)看上了這幾座大型天文儀器,以上頭刻有阿拉伯數字,認定其絕非中國人制造為由而密謀瓜分!事情曝光後,使得攻入北京這件在西方看來相當明正言順的救援行動(保護在華的國人),反倒成了國際搶劫。據當時清廷整理一份觀象台受害報吿稱:「(光緒)二十七年六月中旬,洋人撤走,除將台上天體儀等儀八座、台下渾儀、簡儀二座帶走,衙署房屋亦被毀。而所餘小象限儀、漏壺、板片、書籍等件,均被土匪乘勢搶掠一空」。德國此舉也引起聯軍內部不滿,為了出兵的正當性,美軍不斷向瓦德西表達抗議。

此為璣衡撫辰儀(前)與天體儀(後),是清廷製造的八座大型青銅天文儀器之一。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被德國劫走放置在無憂宮,1921年歸還,現陳列在北京古觀象台。(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周維強在故宮院藏史料之外,進一步蒐羅當時歐美各大報紙,梳理這件事情在國際上的關注程度,儘管歐美媒體多有批評、譴責,但德國仍拒絕歸還,堅稱天文儀器為慈禧太后(1835-1908年)所贈,將其放置在德國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內。在美國天文學會與天文學家奔走的協助下,終於讓德國歸還文物,1919年簽署的《凡爾賽和約.第131條》載:「德國擔任,於初步和約畫押日起十二個月之內,將1900年及1901年德國軍隊未經中國政府許可而從中國移去之天文儀器及它項美術物品,歸還中國。並認付歸還此項物品時所需之費用,連拆卸包裹運送保險及在北京安設之費用,一律在內」,這些寶貴的天文儀器流浪了20年,才於1921年10月9日,重新安設回觀象台。

演講結束後周維強補充,近年台北故宮正逐一將院藏檔案文獻進行數字化,目前已有部分檔案能夠在故宮網站瀏覽,這次演講提到的天文相關檔案,也都能在網絡上看到數字版本,歡迎民眾多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