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革命」抑或「護黨救國」? 國民黨「清黨」後如何渙散至今
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形勢一片大好之際,蔣介石突然發動「四一二事件」進行「清黨」,這是中國國民黨乃至整個中國近代史極為重要的轉折點。中共斥之為「反革命政變」正說明了該舉措的非法與背離革命初衷,而蔣介石與國民黨右派目之為「護黨救國」也顯露了內部意識形態分裂的危機。
但無論敘事角度為何,都無法改變國民黨自此之後組織與思想渙散的事實,其影響迄今都無法消除,可說是國民黨的百年硬傷。
「四一二事件」常被國共雙方解釋為純粹的反共行動,但這其實又牽涉蔣介石和國民黨右派伺機剷除異己與奪權的私心。當時手握重兵的蔣介石擔憂,立場左傾的汪精衛將與國民黨左派、共產黨聯合架空自己,故身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蔣介石,有意削弱中央政治會議與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權能,將「黨指揮槍」掉轉為「槍指揮黨」,致使國民黨與共產黨對蔣的疑慮不停增長。結果當1926年國民政府自廣州遷往武漢後,雙方的衝突也隨着北伐的熾烈更形白熱化。
1927年1月,蔣介石於南昌召集中央政治會議,打算同武漢政府相抗衡,並於2月19日南昌特別黨部成立大會上,殺氣騰騰地宣稱:「我只知道我是革命的,倘使有人要妨礙我革命,反對我的革命,那我就要革他的命……中正自信永遠不會變成一個軍閥,更不會改成一個新軍閥」。但武漢政府顯然不作如是想,其於1927年3月召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決議統一黨的領導機關,由中央執行委員會控制黨政軍大權,並取消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改以主席團代替,並削奪蔣介石的多項職務,意圖重申黨權。
但掌握槍桿子的蔣介石豈甘心屈服,於是一面加速向江浙進兵以取得當地財閥支持,一面藉助幫派奪取地方黨組織。最後,蔣介石斷然發動「四一二事件」,大舉鎮壓上海工人糾察隊與捕殺共黨黨員,同時搗毀與控制各地國民黨黨部,並於4月18日宣告遷都南京,正式與武漢政府決裂,是為「寧漢分裂」。接着蔣介石再利用南京的「正統」國民政府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監察委員會,再編造一連串會議紀錄以強化「合法性」之後,正式下令各地組織「清黨委員會」除去共黨,就此引發一場腥風血雨的大屠殺。
儘管部份國民黨黨部,還惺惺作態地聲稱清除共黨時「絕不圖報私怨瞻徇情面畏懼勢力」,但濫捕濫殺仍時有所聞,《大公報》都痛批「今寧政府標榜反共產黨,獨司法觀念則學共產黨,其處置共黨也,猶之共黨主張之赤色恐怖……在寧政府之治下,仍日見不宣布罪狀之殺人。彼特務處之性質,果何異於軍政執法處?又何異於兩湖之共產黨?……何以主張全民革命之國民黨,而殺戮異己如是?」將國民黨譬喻成北洋政府與蘇俄共產黨的翻版。這對向來主張反帝國主義、國民革命軍為人民之軍隊的國民黨來說,絕對是最沉重的批判。
堅決武力清共的吳稚暉(1865─1953年)曾表明「治理中國止有國民黨,沒有聯了共產黨來共治的可能」,但真相是只有擁護蔣介石的國民黨派系才有治理中國的資格。因此無論是共產黨、國民黨左派、或同情工農群眾的人士,幾乎都不分青紅皂白地被殘殺或構陷。再說連蔣介石也親口承認「究竟那個是真正的黨員,那個是跨黨的黨員,究竟那個是忠實的中央執行委員,那個是跨黨的中央執行委員,不說各位同志不明白,要懷疑,就是我做主席的,也弄不明白」,因此冤殺濫殺自然無可避免。
「清黨」雖然將共產黨清出國民黨,但對國民黨本身的打擊也十分劇烈,首當其衝的即是黨紀與黨組織的毀滅。蔣介石恃軍奪權、另立黨中央與政府,完全摧毀孫中山以黨領政的政治原則,也造成國民黨黨組織始終得依賴蔣的軍事權威才能施行統治,沒法健全地發展。地方黨部更是在大屠殺之後幾乎被摧殘殆盡,土豪劣紳則趁機混入,致使難以獲得底層人民的認同。到1933年底,國民黨在全國僅有未滿17%的縣設置縣黨部,可見與地方關係的疏離,而這種統治力度的侷限也成為國民黨失去民心的致命傷。
根據統計,國民黨曾號稱擁有百萬黨員,但在「清黨」後,至1929年10月僅剩65萬。作為國民政府統治核心的江蘇,1928年江蘇省黨部報告道「黨員對黨灰心,不來登記者佔十之三四;存觀望登記者十之四五」;連國民黨經營多年的廣州市,也僅有不到10%的黨員報到登記,顯見對國民黨的失望與恐懼。《中央日報》社論也承認「清黨達到我們目的了,但蘇皖閩浙各地,土豪劣紳也乘時蠢起,捏詞誣告本黨青年忠實同志為C.P.,從事工農運動者為共黨……忠實同志致遭殘殺的到處皆是,信仰不堅被金錢軟化墮落的更多」。
而為了彌補流失的黨員,蔣介石大力敦促軍人與公務員入黨,甚至把根本不懂三民主義的張學良(1901─2001年)、閻錫山(1883─1960年)、馮玉祥(1882─1948年)等地方軍閥也拉攏進國民黨核心,以求安撫各方勢力。這對曾高倡剷除軍閥的國民黨來說,實在不能不說是種反諷。且這種僅靠吸收軍事與政治菁英成長的黨組織,註定無法理解工農階級的要求、也得不到渠等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1927年汪精衛首先倡議要連帶思想「清黨」、「將共產黨的理論,夾雜在國民黨的理論中的,一一剔了出來」之後,國民黨便開始以「一反其義」的方式改變宣傳。但是國民黨的救國理論與共產黨有諸多通合之處,何況國民黨的架構與思想受蘇共頗深,根本無從區分或清除,這導致國民黨員無所適從與引發更多爭論,甚至連「打倒帝國主義」一詞都被視為有推翻資本制度之嫌的紅色口號。時任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瞿秋白(1899─1935年)遂譏諷:「你們要清黨清理論,不如老老實實,將共產黨所教給你們這班不肖學生的東西,公開的都清出來」,凸顯國民黨在理論建設一片蒼白的弱點。
知法犯法、破壞黨紀、地方統治無力、疏離工農階級、又缺乏強力的中心論述,這都是蔣介石「清黨」後的副作用,也使國民黨日後在內戰中慘敗。這些負面遺產還遺存至今,令國民黨依舊提不出有力的思想吸引人民,亦無法有效控制地方黨組織,甚至還要自打嘴巴地跟風台獨立場,致使其在幅員甚小的台澎島嶼上也勢蹙難存,而唯一不變的核心思想反倒是反共。儘管台獨人士咬定國民黨之所以失敗,乃因不合趨獨的台灣民意,但實際上早在1927年蔣介石決意奪權清共開始,國民黨就註定走向自己的反面、迎向自己的毀滅,其末路絕非始於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