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蔦屋書店西安分店結業 曾爆「拆書風波」被轟欺負中國消費者

撰文:外灘
出版:更新:

「不要悲傷,保持閱讀。」9月10日下午,西安蔦屋書店,一位店員印了這兩行字,擺在櫃枱醒目處。

這家書店2021年春天在西安高調亮相,因為極具美學的空間設計上榜過「中國最美書店」,吸引全城時髦年輕人。可是好景不長,就在兩天前,西安蔦屋書店突然發佈公告,宣布將於10月8日終止營業。

西安蔦屋書店結業公告(微博@西安蔦屋書店)

獲封「中國最美書店」 點圖放大看看西安蔦屋書店的照片:

+20

事實上,早在兩個月前,網路上已經有該店將關門的消息傳出。當時書店正推出「全場商品65折」活動,刷新中國蔦屋的折扣力道。書店方面當時則闢謠稱只是內部調整,並不會關店。

雖然只開了3年,但這家蔦屋書店也吸引了相當多忠實擁躉,這兩天許多讀者從西安各地趕來,陪它度過最後時光。另一方面,針對國內蔦屋加盟店的吐槽也一直存在,例如價格貴得離譜,商品瀏覽方式對消費者不友善等等。

在日本所向披靡的這家網紅書店,在中國是否真的水土不服?西安「最美書店」,短短三年就隕落,背後又發生了什麼?

「中國最美書店」開了3年就關門

西安蔦屋書店位於雁塔區邁科商業中心,2021年3月開業,是繼杭州、上海之後,中國的第三家蔦屋書店。頭頂是未來感十足的地標全鋼摩天雙子星大樓,書店本身的顏值更是沒得說。當時負責書店設計的,正是日本代官山蔦屋書店的總設計師池貝知子,以大明宮宮殿建築為靈感,古都底蘊與摩登前衛相融合。 4500平方公尺的兩層超大面積,容納13萬冊藏書。

一樓以「Trend & Solution」為主題,主打新書、新生活、新內容。另外也汲取本土文化設置歷史專區,「溫故而知新」。二樓主題為「Imagination &Inspiration」,以藝術設計類書籍、畫冊為主。這一層還有大量的文創、雜貨、影音體驗區域,以及咖啡座閱讀區。

這家店的位置,之前是另一家網紅書店言幾又,2018年開業後也一度頗有人氣,但在2020年黯然離場,如今整個品牌都從市面上消失了。2021年,這裡變成了「中國大陸第三家開業的蔦屋書店」。它所在的邁科商業中心,位於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錦業路的核心地段,是重要的商業地標,但並不屬於年輕人札堆的商圈。

【延伸閱讀】上海現高端餐廳執笠潮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割完旺季韭菜走佬

【延伸閱讀】上海現高端餐廳執笠潮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割完旺季韭菜走佬
上海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IG@joelrobuchon_shanghai)

點圖放大看更多上海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的照片:

+33

書迷顧客吐槽不斷 太貴太偏 看書不友好

不少西安的書迷都吐槽稱,這家蔦屋書店地理位置偏遠:

去打卡過一次也就夠了,如果不是住在附近的話,很難提起興趣坐一個小時車專門過去。

這也是這家書店難以長期聚集人氣的原因之一,從西安本地人的視角來看,邁科商業中心靠近繞城高速,再往南一點甚至「騎著車子來到長安縣」了。住在西南角的居民還稍微近一點,如果住在北郊、東郊,過來一趟單程地鐵就要四五十分鐘。而類似的商業中心在自己家附近就有,只有為了專程來蔦屋打卡才會捨近求遠去邁科商業中心。

參與將蔦屋書店引進西安的西安邁騏圖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就是邁科投資控股的全資子公司。當時這座蔦屋被作為邁科中心配套的重要部分,是提升整個商業體文化屬性的優質品牌。考慮到邁科的現狀,如今書店閉店的確如公告中所說的那樣,屬於無奈的「經營策略調整」。

另一方面,這家書店和其他國內蔦屋一樣,都因為價格問題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對於大量進口書、藝術書籍和攝影圖冊來說,貴並不是問題,但是蔦屋顯然有自己的「匯率」。

「畫冊價格基本上就是日圓價格去掉個零,以現在匯率來說,差不多比原價貴一倍了。」
「這裡的周邊價格也很離譜,我在日本買過吉卜力撲克牌原價36元(人民幣,下同),這裡要賣70。」

有些家長帶娃去逛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覺得那不是看書的地方:

「大片大片書架,但沒能坐下看書的地方,地上也不能坐,網紅氣息太濃,書架上都是灰。」

從暑假打折活動開始後,西安這家蔦屋書店的生意好了一陣,有些書架賣光了空空蕩蕩,也一直沒有補貨。現在大家才反應過來,原來真的要關門了。

【延伸閱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爾諾 原來和中國很有緣 訪北京後有這感想

【延伸閱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爾諾 原來和中國很有緣 訪北京後有這感想

點圖放大閱讀:

+18

蔦屋進中國 水土不服的大網紅

類似的問題,今年稍早在新開的北京蔦屋書店也發生過。當時一位王女士拿著一本塑封新書詢問店員能否幫忙拆開,店員表示自行拆開即可。王女士拆書時不慎將書頁損壞一角,店員表示需要全額賠償。這事件在網路上引起很大爭議,王女士認同損壞東西賠償是天經地義,但同時質疑書店沒有樣書可供翻閱。

在書店產業共識中,一般類似情況拆樣書會由工作人員完成,如果消費者不慎傷書,也會從提升消費體驗角度商榷賠償費用。有熟悉日本蔦屋的書迷為王女士打抱不平:

在日本蔦屋,這樣的情況絕無可能發生。沒有樣書是書店的責任,因為員工懶得拆而損壞書籍,更不會讓客人賠錢。

目前,蔦屋書店在中國內地共有12家線下門市,全部為加盟形式。其中,杭州首店、上海上生新所和前灘太古里、西安邁科中心這4家為「蔦屋書店」,其餘則都是「TSUTAYA BOOKSTORE」。在品牌內部的店型分類中,「蔦屋書店」通常代表中高階店型,也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最出圈的這幾家網紅書店。而TSUTAYA BOOKSTORE則表示規模較小的中小型門市,進駐商場綜合體,比較類似於我們在身邊商場中見到的西西弗。

除此之外,在日本國內還有規模更大的T-SITE,大阪枚方的獨棟T-SITE足有兩萬平方公尺。更多的是「小店」,例如經營文具雜貨和café的TSUTAYA綜合店、公寓店TSUTAYA BOOKAPARTMENT、主打中古書和影音租賃的TSUTAYA BOOK GARAGE等。我們印像中蔦屋書店大網紅的標籤,僅是來自於東京代官山等少數大店。在蔦屋的1400多家門市裡,佔絕數量的其實是更小型的社區店。

社區書店的模式 能否在這裡實現?

在了解蔦屋在日本的現狀和經營模式後,我們可能才會更理解為何它會在中國水土不服,變成了只能靠高價書和網紅打卡賺快錢的網紅書店。

從2003年起,蔦屋就推出了T-CARD積分卡,不僅能在品牌加盟店使用,還連通了各大百貨公司、加油站、便利商店等,到如今幾乎無所不在。當下在日本,T-CARD持有者已經達到7,000萬人,超過日本總人口的一半,20-30歲族群人手一張。於是,相較於傳統書店賣書獲利,蔦屋在日本更像是手握大量數據的顧問公司。這些數據就來自於這1000多家深入每個街區的實體書店。

母公司CCC(CultureConvenience Club)就這樣掌握了7,000萬普通人的消費數據,知道不同區域的人群組成、消費習慣,預測新的趨勢,進而規劃每家店接下來的計畫。他們知道這個街區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主,在假期來臨時流行去北歐旅行,就會在顯眼處放上挪威等國家的旅行書和明信片;某個街區的主婦們正在流行哪種新菜,立刻就會在書店上架食譜,請來料理雜誌主編在店中坐鎮……創辦人增田宗昭起初對於蔦屋書店的定位,就是「做一個生活方式的提案場所」。這不是一門賣書的生意,販賣生活方式才是更長遠的目標。

2020年蔦屋進入中國內地,中方的計畫是在國內開設1,100家店鋪,包括100家大型門市和1,000家小型門市。從目前來看,似乎這個計畫還處在依賴大型門市網紅效應的階段,距離日本蔦屋那樣深入社區的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各懷心思的中國加盟商們來說,他們是否又有耐心能夠貫徹增田宗昭的長期主義,或是真的將「生活方式提案師」角色融入中國消費者的生活裡,這些都要打上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