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浸大視覺藝術院百人畢業展 未來藝術家邀你坐下談話
到了六月,又是莘莘學子的畢業季節,各院校藝術系畢業展都在近期展開。
浸大視覺藝術院今年有一百位本科生畢業,他們在啟德校園舉行畢業展覽,向外界展示第一份寶貴作品。畢業展前言寫道:「畢業展是一個開始,同學在藝術界伸出枝芽,會形成怎樣的森林,讓我們拭目以待。」記者走遍青蔥校園,被蚊叮十多次,帶你觀賞最green、最fresh的畢業作品。
今年展覽沒有特定題目,有人使用傳統媒介創作,亦有大膽破格的畢業生運用混合媒介與新穎媒介,創出有趣的聲音裝置、長時間駐場的行為藝術。總括而言,今年畢業生在創作主題與表現手法都有突破,展現年青人的獨特想法。
探索個人身體
鄭珈汶在身上塗上大量白膠漿,液體乾涸後形成「人體倒模」,以作品《自照作為精神正常的肯定》(A05房)去檢視自身與世界的關係。她形容「皮膚是分隔『你』與世界之間的薄膜,也載着身體存在的意識」。
作為女性,林芷澄對胸圍的形狀有無比好奇心。於是,她在兩年前拆解了自己的胸圍,基於安全感和控制慾,她只穿上有鋼線的胸圍。2016年,她決定拆除鋼線,發現胸圍一直限制她的生活,她形容胸圍是「限制身體和思想活動的拐杖」。於是,她收集大量胸圍鋼線,製成大型雕塑《母本》(B112房),反思女性的本質。
訴說家庭親情
吳文玲是家中第三個女兒,她的家鄉一直流傳謠言:如果生三個女身,父母關係會破裂。兒時看到父母經常吵架,她開始責怪自己,這些回憶也成為她的童年陰影。為了與家人對話,她製作《但願我出生是一個男孩》(B207房)的風琴式相集,以拼湊家庭舊照,重新詮釋家庭故事。
祖父母去世後,鍾榮軒重回舊地拍攝,記錄祖父母家的空間擺設。在他的回憶裏,祖父曾用尼龍繩修補破爛椅子。鐘榮軒於是拿着紅色尼龍繩,重新勾畫家俱的痕跡,在同一空間下連接兩個不同時空,創作出作品《勾畫過去的空間》(A08房)。
探索社會議題
九龍啟德將面臨大型重建,居民和老店紛紛遷離舊區,凌中雲向街坊收集鐵傢俬,削去傢俱的鐵鏽,他形容「鏽見證時間的流逝,成為其載體」。他削去舊物歲月痕跡,以數件散裝作品《啟德》(A08房)作為他的「家」。
張嘉裕在西貢長大,近年看見西貢很多事物都消失或改變了,如老店。於是,他將回憶、感受都雕製在印石上,以古老小篆的書法去記載事物,又將印章蓋在樹皮上,製作《西貢之間》(A02房)作品。
大膽創新的實驗性作品
謝俊昇小時候學習多種樂器,卻沒有學好一種樂器。然而,他有一個奇怪的嗜好,他喜歡拆解舊樂器,配上機械、電子技術,創作另類的聲音裝置《樂器》(B210房)。今次展覽,他獨佔一個小房間,展出幾件「奇怪樂器」,讓觀眾自行開關、調校快慢,演奏一首與別不同的樂曲。
也有畢業生邀請觀眾停下來與她交談。王濰長時間「寄居」在展覽廳小角,外牆寫上「歡迎坐下與我對談」,這是她的行為藝術作品——《我不清楚藝術是什麼,但相信它能改變社會》(A02房)。王濰在過去一年對藝術抱有不同質疑:什麼是藝術?藝術能否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王濰希望與觀眾對話,反思藝術與社會的關係。
浸大視藝畢業展2017
展期:即日至6月18日
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11:00 – 19:00,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地點:九龍彩虹觀塘道五十一號啟德校園(港鐵彩虹站A2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