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食物科技】咩都要慳位!麻省理工研發2D意粉夠神奇
地球的空間資源愈來愈緊絀,不止是住宿空間愈縮愈小,未來可能連食物也要面臨大「縮水」。
麻省理工學院(MIT)轄下的研究院Tangible Media Group,近年就發表了新的食物製作科技,將各類3D的意粉「down grade」為2D,據說可以大大減低包裝及運輸成本。不過對於一眾食客來說,相信最關心還是變了平面的意粉,還怎樣能夠保持爽口彈牙?
姑且放心。
由日本教授Hiroshi Ishii帶領的Tangible Media Group,出自他們手筆的研發向來都是趣味與實用性兼備。一直研究改變物理結構,年頭就發表過極大迴響的「AeroMorph」技術,能夠通過軟件設定,在紙張、布料或塑膠等進行熱封,再通過充氣膨脹來塑造它的外形結構。即是一張普通不過的紙張,通過「AeroMorph」也可以輕易造出各種結構複雜的形狀,換上其他平凡物料也有可能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產品。
一包通心粉 67%的空間浪費在空氣中
今次名為「Transformative Appetite」的企劃同樣妙想天開。據研究人員Wen Wang指出,以他們粗略計算,平日的通心粉包裝有大概67%是空氣,如果將通心粉變為平面,即可減低運送過程所需的空間,以及運輸成本。聽起來就像是很早已用於家具的平面包裝概念,但當換成了食物,仍是叫人難以想像。
幸好,知道製作過程後,這起碼不是令人倒胃的生硬tech food。主要成份仍是小麥粉,但當中加入了魚膠。平面意粉分成上下兩層,上層魚膠成份較多,下層較少;當意粉被放進水中,意粉就會開始膨脹彎曲,並因為上下層的膨脹程度不同,從而形成拱形的通心粉形狀。至於複雜點的形狀,研究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將食用纖維「印」上意粉表面,藉以改變意粉的吸水程度和形狀變化……總之長話短說,用家只需知道,一碗水就可以將一片片意粉變回平常見慣食慣的通心粉,聽來的確是好事一樁?
說到這裏,相信很多人仍然不信這意粉可以實際食用,研究團隊就請了一位波士頓餐廳大廚親身試驗,在影片中創作出多款讓人食指大動的菜式。研究人員甚至開發了特定的軟件程式,讓用家自創他們心目中想要的意粉形狀,不知實際上何時才有機會正式投產?
其實除了以上提到的例子,近年多個設計領域都將產品「平面化」,不止節省空間,同時也在衝擊人們對於物件的既定印象。
如藝術品的平面時裝
日本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近年開創品牌系列Issey Miyake Reality Lab,就是為了挑戰衣服形態的可能性。每件衣服都有兩個展示方式:平面的時候,衣服會平整地摺疊成一種幾何圖形;然後將衣服打開,它又會具備充滿建築感的立體線條,甚至穿在身上之後,又會與人體結合出另一種動態。這種嶄新的設計思維,不止將時裝設計穿越至建築、平面美學等層面,在實際上,設計亦有助節省衣服的收納空間,方便出行。而且Issey Miyake最user friendly的是,摺痕不用特別打理,就連洗滌之後都不會被洗去,絕對是將美感融入實用的好示例。
自由組裝的流動房子
打破空間限制,近年愈來愈多人著手研發組裝式的房屋,盡量將建屋的部件拆解和壓縮,提升房屋的流動性。中文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朱競翔就設計了一個複合型建築系統,利用帶有高低凹凸結構的輕木板,通過Lego般的拼插形式來建造空間,去年於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展出。對一般人而言,這套建築系統也可以輕易按步驟進行組裝,甚至只需三天便可完成。當房屋需要拆遷,更可以隨時還原成2D部件以節省空間,相信這概念會大大影響世界各地未來的建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