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破壞神 IV》彌漫哥德式藝術風 強調暗黑美學細緻光暗呈現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暗黑破壞神》(Diablo)系列遊戲自1996年推出至今成為經典,新作《暗黑破壞神 IV》亦於今天(6月2日)推出率先體驗,令追隨多年的忠粉們止不住期待。除了遊戲性之外,系列作品向來以強烈的美學風格而深得民心,將暗黑、不安、血腥等感覺細膩呈現,為玩家增強了不少代入感。
而《暗黑破壞神 IV》亦令人聯想起16世紀的後哥德式藝術風格,這麼遠,那麼近。

巴洛克風格藝術家Adam Miller將現實中法國一所廢棄教堂進行大改造(圖片來源:暴雪娛樂)

在作品推出之前,遊戲開發商暴雪娛樂作出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宣傳企劃,聯同著名巴洛克風格藝術家Adam Miller將現實中法國一所廢棄教堂進行大改造,將暗黑元素注入教堂的天花板,呈現遊戲的核心畫面與場景,及後更指出有份參與公測的合資格玩家將會有機會被選中將自己的樣貌由Adam Miller繪畫在畫布上。教堂天花板及圓頂的壁畫長49米,由20幅獨立畫作組成,Adam Miller預先完成畫作再安裝上去,別具古典味道。

《暗黑破壞神》系列呈現出緊張的氛圍、不祥的氣息,是暗黑風格的完美展現,不過暗黑風格其實並非指一種傳統的美學風格,並不單純是黑暗、低沉、神秘的感覺,這種暗黑美學概念比較貼近哥德式風格。源於文藝復興時代,得到哥德之名是因為當時的藝術家覺得這種中世紀時期的風格像哥德人一樣野蠻,但強烈的感覺背後,其實並非只有視覺衝擊,經過對色彩的獨特理解,對光線的思考,風格貼近靈魂本質,常常被認為是呈現人性的陰暗面。現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科學怪人》、《歌聲魅影》、《幻海奇緣》等都帶有哥德式風格的韻味。

《人間樂園》,Hieronymus Bosch(圖片來源:Wiki)

哥德式風格以黑色為主色調,但亦會採用紅色和白色,往往被理解為不祥、血腥或無血色的慘白,再延伸至死亡及死亡後的世界,亦常用吸血鬼、古堡、墓地、紅酒、骨頭等象徵性又符合色調的元素,被廣泛地應用在建築、雕塑、畫作、文學、音樂、服裝等不同的藝術領域。不同時期的哥德式風格都有各自的特色,寫實主義、描寫宮廷生活,還有濃厚的宗教元素,但比較貼近暗黑美學的,反之是16世紀的後哥德式風格,標誌性的藝術家有荷蘭的Hieronymus Bosch,以描畫人類道德的沉淪與罪惡而聞名,作品富有原創性,以惡魔、半人獸甚至機械來象徵人類的邪惡,以地獄、恐怖、奇幻的元素來反映出人們對社會的不安感,被視為超現實主義的先驅。

《夜巡》,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圖片來源:Wiki)

作為2023年的遊戲大作,《暗黑破壞神 IV》對畫面及美學的要求相當高,作品風格並非為昏暗而昏暗,開發商指出比起前作加強了暗黑元素,但對於細節、色調還有光線的控制更為嚴謹,希望貼近古典藝術大師林布蘭(Rembrandt)對於光暗的理解和表現。林布蘭的作品中充分運用明暗對照法,使得畫中人更具真實感,但相比起呈現人的美麗一面,他更寫實地呈現人性與內心。其代表作、世界三大名畫之一的《夜巡》,因為用上了誇張的光暗對比法,令人誤會了畫中情境是夜晚才得其名,本來的名字該是《Militia Company of District II under the Command of Captain Frans Banninck Cocq》。於15世紀亦有一位以光暗表現聞名的哥德式藝術家Jan van Eyck,是為西方繪畫史上首個將畫中事物置於真實環境光線之中的畫家,因為對光線的深刻理解,完美地展現出物件的真實觸感。

《空墓前的三聖女》,Jan van Eyck(圖片來源:Wiki)

最後,雖然歷史上有不少哥德式風格藝術表現出世界的黑暗面,但其初衷大多是用以警世、對社會、不可抗力的一種抗爭,光與暗相生相剋,正如《暗黑破壞神 IV》,雖然以強烈的暗黑風格去代表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但玩家進入到遊戲世界,又豈不是擔任著一個對抗黑暗的抗爭者?

《暗黑破壞神 IV》遊戲截圖(圖片來源:暴雪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