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死後 作品是怎樣打入上流藝術市場?︱活學VIVA︱馬世創專欄

撰文:馬世創
出版:更新:

「當藝術家死後,他的作品會賣到更高價?」

相信不少人都問過這個問題,我們會將這問題連繫到著名後印象主義畫家梵谷的晚年。可憐他的作品在生前沒人垂青,死後卻萬人追捧。其中《向日葵》等作品多次打破成交紀錄,更擠身全球最昂貴藝術品行列。因而大家都會思考應如何衡量藝術品的價值?

文:馬世創︱原題:藝術可以致富?

《玫瑰》(Roses),1889年,收藏於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圖片由作者提供)

真正讓梵谷作品賣上億元的原因並非因為他的離世。世上有不少寂寂無聞的畫家,在死後仍然是寂寂無聞。真正原因是梵谷的弟婦 - 安娜。她在梵谷死後整理他的五百多封書信,梳理梵谷的一生,更舉辦多場回顧展覽,完整的故事加上獨特的畫風,漸漸得到馬蒂斯等畫家注意和讚嘆,結果成功打進上流藝術市場。當一幅畫作以高價售出,其所有畫作的估值都會一併提升。加上梵谷的畫作並不會有新供應,結果價格只升不跌。

我們亦可以從金錢角度,了解一下藝術品的價值。網絡短片《Adam ruins everything: How the Fine Art Market is a Scam》用了顯淺易明且幽默的方式解釋畫廊與拍賣行的運作。片中指出藝術品只是一小手撮人的生財和逃稅工具,當中手段還涉及操控拍賣、黑手交易等。韓國電影《上流社會》也涉及相關題材。當然,上述內容未經筆者親眼證實,上述說法留待讀者思考。

作為小市民,我們一般很難進入這些市場,就連著名電影《哈利波特》主角 Daniel Jacob Radcliffe也不成功。據說他希望在英國畫廊欲購買藝術品,但由於他並非行內人,結果被拒諸門外。

著名電影《哈利波特》主角 Daniel Jacob Radcliffe據說希望在英國畫廊購買藝術品,但由於他並非行內人,結果被拒諸門外。(網上圖片)

或許近期網上熱議的 NFT 較易入場。聽說某明星的 NFT 可以賣上億元;在日本有母親賣八歲兒子的畫作,也賺了數百萬元。那 NFT 真的讓我們置富嗎?

其實, NFT 的中文是「非同質化代幣」,簡單再說,它是一種虛擬商品,可以是一張數碼相、或是一個音樂檔,透過「鑄幣」而成為一個虛擬商品,再放上網發售。我們觀察 NFT 的數據統計,天價成交的商品只佔極少數,運作有如藝術品市場,絕大部份的商品有價無市。一項報告顯示, NFT 的平均售價為15 美元,只有約 1% 的 NFT 價格高於1,500 美元。而製作 NFT 也成本,例如:上架費、鑄幣費和佣金等,躍躍欲試的讀者煩請三思。

【延伸閱讀:在家學習 原子筆插畫如何找靈感?︱活學VIVA︱馬世創專欄

或許我們可以腳踏實地,想想自己對藝術創作的初心。在我而言,藝術從來不是生財工具,反是燒錢的玩意。多年來花費在顏料及畫具上的金錢難以估算,而後來學習攝影的開支更是不堪設想。可是我從不後悔,因為透過創作,可以將自己的想法用視覺形式呈現,與觀眾交流並得到肯定,這些經驗才是無價。

記得一位朋友選了一張由我操刀的相片,在她的喪禮上使用,因為照片保留了她最燦爛的笑容。或許沒人會花十元八塊買這張照片,但在認識這位朋友的人眼中,這張照片卻是十分珍貴。

(專欄「活學VIVA」每月刊出,標題由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馬世創,北角協同中學視覺藝術科主任,「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第四屆創新教師夥伴。